郭亮瞥了一眼临案低头吃水饺的阿嘉,垂手弓腰而立的方全,趁无人注意,偏头低声问郭成:“阿成,那林昭你看过其人,到底如何?”
在父亲面前,郭成敛去了一贯的沉肃,稍显冷硬的五官软化不少,恭敬回答道:“回大人,女儿以为林先生好言笑,为人随和,学识见闻远非常人可比,父亲果然慧眼如炬。”
这个女儿性子耿直,郭亮自然听得出她是刻意逢迎还是真情实感,闻言得意的眯起了眼:“吴伯文的眼光我还是信得过的,他出身卑贱,若非这点长处也不会得主簿青眼,为一市长吏。阳翟是郡治,县令比不得其他县令权威势大,一言一行都在郡守等人的瞩目下,郡内党宦又是明争暗斗,你夫婿又不是个智人,与其在县内被人役使算计还不如在北市为一小吏,儒生文士最是清高,不屑商贾之道,吴伯文又惯是精乖,争夺麻烦比起旁处都少,不然当初也不会将你夫婿交付与他。”
伯文是吴长君的字。后半段他声音压得极低,郭成隐约听清了,心中更是敬佩。
一旁阿嘉耳廓微微一颤,垂下了眼,慢慢咬上一口水角。汤汁鲜美,渗入口中回味无穷。
未末时分,郭成与方全准备离去,刚巧遇上了一同出门的少年。方全见丈人对他甚是看重,这稚子只带了一个年青奴仆,便坐在车辕上,问了一句:“不知小郎前去何处?”
阿嘉也不含糊,答:“我居城东宣阳里,方君若是顺路,还请载我一程。多谢!”
请求提得言简意赅,道谢时神态亦略显矜持,这便是多数儒生士子对其他阶级共同的姿态。方全愣了下,偷偷打量了对方一眼。方才丈人没有为他引荐这名为阿嘉的少年,他便知两人不是一个阶层,没有强行凑上去自讨无趣。此时不过随口一问,阿嘉却应了他,心下难免有些惊疑不定。
外边的动静牛车上的郭成看得一清二楚,她记起这是同族本家的人,上一次见他还是在其父丧期,她随父亲登门吊唁。彼时他不过六岁,正是开蒙之年却遭逢此祸,身上披了斩衰重孝,扶棺而出,一路高唱《薤露》《蒿里》,童音稚嫩,哀歌切切。
这一幕给在场之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郭成亦不例外。遂开口道:“小郎若是不弃,还请与妾同车。”
两人同族,年岁相差又大,称不上男女之防。阿嘉便坐在牛车里,由仆役与方全分居左右车辕之上。
新化了雪,路面松软不少,车轮碾过路面,颠簸感减轻不少,车内不算宽敞,容纳一个妇人和一个幼子倒是绰绰有余,只是相顾无言的气氛着实有点尴尬。
阿嘉笑了笑,道:“夫人今日带来的水角甚是美味。”
郭成亦笑,“并非妾亲自所制,借花献人,倒让小郎见笑了。”
阿嘉一脸好奇,问:“听闻此乃令夫师长所为,这师长年龄甚小,不知是否为真?”
阿嘉与林昭约莫年岁相仿,郭成顿觉不好意思,回答道:“家父曾道能者为师,所以指点夫君拜林先生为师,从他学算,林师年岁的确尚小,应比小郎稍长一些。”
这话却是郭成胡说八道了,林昭流民出身,饥一餐饱一餐,面黄肌瘦,一脸营养不良的菜色还未养去,阿嘉虽说这几年服孝,只能吃蔬果淡食,耽误了发育,到底还是衣食无忧,看起来比林昭高大许多。
可郭成也不敢实话实说,对旁人还能以林昭学问好为由,可对于本家幼时便开蒙的稚子,这话有点难以启齿,说到底还是对林昭没那么有底气。
“他既有才学得市掾青睐,嘉倒想见他一面,不情之请,不知可否由令夫引荐?”他明显兴致很浓,问道。
她迟疑了片刻,方道:“五日后小郎休沐,夫君将登门讨教,小郎可顺便前去,林师随和,当不会介意。”
“一言为定。”郭嘉爽朗道。
方全:“……”所以有人问问我的意见吗?救命,他又要多在一个人面前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