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长子就单个城市而言,更多指尔滨,就省份而言,指辽省,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目前全国13%的煤,27%的电以及60%的钢材都产自于这里。并由此向全国各地输送人才,技术和资源。苏联援助的136项技术支持,有近一半落在这片雄伟壮阔的土地上。
轧钢厂有四分之一的大师傅来自这里,还有一部分来自吉省和黑省。
这一次到东北学习,浩浩荡荡130余人,覆盖了四九城各行各业的管理人员,上级明确指示,这一次的目的就是深入学习东北先进管理经验,学习八级工制度的具体实施及优缺点。
八级工制度和八级工资制是在1949年李先生的提出下,于1950年率先在东北地区实施,经过和苏联的工资制度的对比,经过了5年的实践,确定取得了成功。
依据操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将工级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相结合,打破模糊定级的壁垒,给相应工人应有的待遇,打破大锅饭的传统。
车厢里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何雨梁辗转反侧,即使按照他的级别买了卧铺,依旧让他很难受。
长达40个小时的旅途,难受的不止他一人,一个包厢四个人没有一个能踏实入睡。
干脆全爬起来,围坐在一起聊天。
“何厂长,我可听说你们轧钢厂已经按照八级工制度来考核技术了,实施的效果咋样?有什么困难点吗?”
提问的是棉被厂的刘厂长,也是许富贵现在不知道往上多少级的顶头上司。
这个问题也吸引了另外两名企业代表的注意力,大家都听说过东北实行的八级工制度,但没有具体了解过,更没有轧钢厂的魄力,在自己负责的厂子里实行这项改革。
说实话,这时候的单位负责人执行力是真没话说,上级一声令下,拿根杠子就敢去撬地球。
但像轧钢厂那样,动不动就自发的掀起从下而上的制度改革的情况真的很少。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服从命令听指挥,上级叫干啥就干啥。
先不管是不是硬干蛮干,反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至死要完成目标。
这也是何雨梁和众多单位负责人交流多了才发现的情况。
其实也很正常,这时候的单位负责人80%以上都是从部队转业出来的,要冲锋陷阵,那绝对是一流,以至于现在很多企业内部带有浓郁的部队色彩。
但就企业管理来说,特别是企业的改革,确实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中国上下的企业目前都遵循的粗犷式管理,包括轧钢厂。
在总额度内随意怎么造,只要有结果就行。
没结果也没事,好些厂领导脑子里对自己管理的厂子一年下来的数据也就一个大概数据。
给上级汇报时,也是大概,也许,可能是多少。
这种情况不出意外会持续到90年代。
“我们那叫啥实施,形式而神不似,只是在工人技术上实行考核,工资可没跟上。我估计这一次上级让咱们去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工人实行等级制。
咱们今年应该就能提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各行各业都实行工资等级制,才能实现国家建设的百花竞彩。”
“那您觉得这定级的标准是啥,工资的标准应该怎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