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起来,折乌求太子殿下晚膳的时候,给她点一道竹笋。
“奴婢昨晚梦见在山上跑,跑着跑着就绊倒了。”,她一边服侍太子殿下穿衣,一边笑着道“奴婢低头一看,发现是竹笋!还是一丛里长了五根。”
今日殿下穿的是一件有腰带的中衣,殿下张开手,她就凑近环住他的腰,细细的给他将衣服系紧,然后才道“奴婢就有些馋,将它们都吃了。”
她说完有些不好意思,“殿下,可以吗?”
太子殿下看看自己昨晚被啃了几口的食指,不说话了。
不说话就是答应,于是折乌就自己跟桑启说,“一个笋尖炒肉。”
桑启点头,立刻让小喜子去跟李太监说,自己去准备马车,折乌第一日去学堂,什么都不能出差错。
闲人退去,太子殿下就带着折乌去了书房。他打开一个盒子,里面有似朱砂般的东西。
“将袖子捞上去。”,他道。
折乌就听话的捞起袖子,好奇不已的看着盒子的东西,“殿下,这是什么啊?”
太子殿下轻轻的用毛笔在盒子里沾了沾,点在了她的手上,低沉的开口“守宫砂。”
折乌瞪大了眼睛。
她之前听桑启提起过这种东西。她看着手上印着的红点,擦了擦,没擦掉。
太子殿下就神情冷冷的亲自将她的袖子放下来,不准她好奇的在那里擦来擦去,“世人皆愚昧,孤本不惧流言,却怕愚昧害人。”
她已经是他房里伺候的人,若是没有这守宫砂,怕是会被说出闲话。他之前本是不屑这么做的,可是昨日的梦,却让他不敢有所大意。
这世间,男子有失,但凡好转,便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可女子有失,却是怎么也抹不去的污点。
能过的好一点,便过的好一点吧,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才会让她被捆被困。
太子殿下看着她,突然就起了些愁绪。
“去了学堂,便要多多警惕。”,他道,“你的力气大,可这世上也有让力气暂时不能用的药物,你吃过你养父母一次亏了,若再不长记性,怕是还要再吃几回亏。”
折乌乖乖点头。
太子殿下还要再说,却正巧一阵凉风吹进,折乌笼了笼衣裳,太子殿下满口的告诫就到了嘴边没说出来,而是喊了一声桑启,“今年的冬衣开始制了么?”
桑启点头哈腰,“都开始制了,走的是往年的例,不过前些日子,云州那边进贡了好些皮毛——”
“那便制件狐裘和手笼。”,太子殿下一边走一边道,说完了,喊了声折乌,“阿乌,走了。”
折乌立马跟上,背着一把弓箭,提着一篮子的笔墨纸砚。
她临行前都是检查了的,笔墨纸砚能用大半个月,殿下说,晚上回来只带着弓箭就行,篮子和里面的东西可以直接放在书院。等上了马车,她又掀开篮子上的布看了一眼,这才放心。
太子殿下待会还要上早朝,所以只会送她去灵山书院门口,之后在书院里,就只有她一个人了。她缓缓的吐出一口气,不好意思的看了眼殿下——她有些紧张。
太子殿下没说什么,她如今比之刚开始被带回来的时候,已经好太多了。
他撩开车帘子,“这儿是杨柳巷。”
折乌就也撩起帘子往外看,“殿下,奴婢记得这里。”
上回去沈家的时候,也是从这条路上经过的。
太子殿下嗯了一声,然后等出了杨柳巷后,又道“这里是京兆府。”
京兆府啊——听闻顾大人就是在这里击鼓鸣冤的。
然后每到一个地方,太子殿下就给她说一说,等马车停了下来后,她已经完全不紧张了,还跟殿下说,“离太子府也不远。”
太子殿下“下午学堂休课的时候,桑启会来接你。你到这里来就行。”
折乌点头。她不会让太子殿下操心的。
太子殿下就在马车里看着她进了灵山书院的大门后,这才放下帘子,拐了个弯,马车重新跑了起来。
灵山书院跟皇宫的方向并不相同。
另一边,折乌刚迈进书院大门,就有小婢女迎了上来,问清楚她的姓名后,带着她往丙字院。
她昨日听殿下说过,丙字院里,都是跟她一般,并不精通于诗词歌赋,而是善于骑射的,里面的姑娘也有些才开始学字,大多是从外地而来。且家世也基本是将门之女。
折乌过去的时候,写着丙字院的院子里,还没有人到。
她是第一个啊。
于是选了个后排的案桌坐下来,仔仔细细的将弓箭和笔墨篮子摆好,就开始温三字经了。
她全都会背了!会认了!
就是字仍旧写的丑,不过殿下说,她只是缺了十几年的时间,假以时日,她一定能写的比别人更好。
岁月从不亏待把握它的人。
太子殿下说的就是对的,她一定能写的更好。
她沉下心去,倒是没注意到两个红衣服的姑娘靠近。
“你好努力啊。”,头上戴着绯色海棠花的道,“这么早就开始练字了。”
折乌抬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
别人夸她,她向来有些羞涩。于是就抿着唇笑,点了点头,并不说话。
——初来乍到,又变成了老实性子了。
不过这回老实人心中却是有底的,于是当绯色海棠姑娘问她名字时,就落落大方的开口“折乌。”
两个姑娘对视一眼。一个道“定北侯折家的姑娘吗?”
一个道“我们两个家是靖南候刘家。”
折乌就摇摇头,“我不是定北侯家的姑娘。”,然后解释道“不过,我是云州人。”
定北候家就是云州的。
两人又对视一眼,再次介绍道“她叫天玉,我叫瑞云。”
折乌立马就逮住机会夸回去,“真是两个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