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妆之多,之详细根本不是你可以想象的,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女儿准备的嫁妆,小到马桶、床柜、妆匣,大到棺材都会准备好。
就连衣服都准备了到死亡时期的布料,根本不会花夫家的一分钱,有时候夫家还要开媳妇嫁妆过日子的也不是少见的。
田家准备的嫁妆就是这样,东西很多,衣料,常用药丸,珍贵药材,钱财等足够她舒服的过一辈子了。
嫁妆安置好之后,郭家的祠堂就开始了流水席,两百多送嫁妆,加上郭家族人,一时间,偌大的中厅祠堂也是坐不下的,先让客人吃,家里人晚些吃没有关系。
靠近祠堂临近的大房和二房,六七家灶台早就开始准备了,四通八达的巷子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端着托盘上菜。
还有专门在各个灶台晃悠的,缺了什么,那些大婶就会大声招呼,让他到郭旭家去拿。
也得亏了有了这么多嫁妆,此刻郭婆子正和族里几个有脸面的嫂子陪着田家的两位嫂子呢。
没有看见那一袋袋白面往外搬,前些时候收拾东厢房的时候,将原本放在东厢房的粮食都搬到了对面的西厢房,当时郭婆子可看过了,大半间房子的粗细粮食。
今日一过,加上明日,看来这一屋子房子的粮食是剩不下多少了,粗粮不会动,细粮白面肯定没有了,说不定还不够呢。
今个田家来了两百多吃一顿,明个最多只有几十人,这么多人吃死顶多也要不了两三百斤粮食。
消耗的大头其实是郭家族人,尤其是本房,谁家办大事基本上都是全家到,从开始准备的前几天一直到事情结束为止都在他家吃,所以可以想象粮食以肉眼所见的速度减少。
祠堂男人还早闹酒,女人们早就结束了,这会子,薛氏和李氏正在布置好的东厢房和郭婆子等人闲聊着呢。
“娘,您老慢点。”只听见族长妇人小心的说道。
“没事,我还没老到那个地步。”老人很讨厌这种被人围着的感觉,好像自己就像纸扎的一样脆弱。
“大娘,今个是送嫁妆,明个才是新媳妇过门呢,我还想着到时候让狗子带着媳妇去给您老磕头呢。”郭婆子赶紧上前,扶着正在跨过门槛的老人笑道。
“嗯。”老人听了满意的点了点头,“听说新媳妇十里红妆,咱家可是近百年没有嫁进来过这样的媳妇了,我今个特意过来瞧瞧。”
见薛氏和李氏这时候也离开了座位,郭婆子赶忙介绍.
“两位亲家,这位是我们郭家的老祖宗,她老人家可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前朝西安府家的大小姐。”
听了这,薛氏和李氏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前朝知府家千金,难怪通体透着如此贵气风范哩。
既然要和郭家结亲,自然要调查家族上三代下三代的,郭家以前也是大家族,在兴盛的时候田家还不知道在你那呢。
但是郭家长房长孙娶了知府家千金,那可是轰动了整个陕西省的,上门贺礼的宾客不知其数,那送嫁妆队伍才叫真正的十里红妆呢。
可是世事无常,现在郭家没落了,知府家也没落了,相反默默无闻的田家崛起了。
薛氏和李氏却不敢有轻视之心,没瞧见郭老太太虽然九十多了,眼不瞎耳不聋,穿着暗红色绣着万寿无边的纹饰对襟单衣,头发用一只白玉簪子别在脑后。
带着抹额,干枯白净的手腕上带着一对绿的滴水的翡翠手镯,缓慢的动作却遮掩不住其真正的大家风范,尤其是年老人身上特有的一种庄重威严。
看着满屋的家具摆件,郭老太太的满意的点了点头,指着卧室的千工拔步床问道。
“这床像是南方的工艺,看着有些年头,应该不是现打的吧?”
“老太太英明,这拔步床是我那早逝二弟妹的嫁妆,她娘家是浙江的,听说是前朝的古董,一直放在库房,有小百年的历史了。”薛氏笑着解释道。
郭老太太点了点头,“嗯,对着哩,我当年刚出生,我爹娘就四处盘料子,后来等料子够了,特意找了江南老先生,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打造了一张拔步床。”
“这东西虽然费时费工,可却是可以传家的,我的那一张用了□□十年了,还完好如初。”
知道老人喜欢回忆以前的光辉岁月,老太太是什么人呢,可是郭氏一族的老祖宗啊,周围的郭氏妇人连忙在一旁附和着,让老人在给她们说说。
接下来,老人以她的见多识广,给众人详细的介绍了屋内的诸多家具,也多亏了这样,才是众人知道了这些家具的价值。
原来这些家具不仅仅是漂亮,而且还这么值钱,是古董啊。
几百号子人,从下午两点多闹腾到晚上十点多终于消停了,要不是明天是正日子,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
郭婆子让人将院子里的箱子搬到东厢房里去了,嫁妆已经晒好了,明天是正日子,人比今天还要多,碍事不要紧,更重要的是弄丢了一些那就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