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十四章(1 / 2)

郭旭这一辈算起, 族谱记载往上有四代, 直接追溯到高祖一代,往下郭旭在族里也是爷爷辈的了。

高祖四子分四房,四房曾祖生四子,郭旭祖父为老四,所以当时分家同样受到曾祖的偏爱,分了第三座四合院和第二座的从正房到后院牲口院子。

祖父生有郭旭老子和二叔, 老子死了, 二叔未娶妻, 前俩年也死了,于是剩下的这么大的宅子就成了郭旭一个人的了。

在这拥挤的郭家大宅子可是宽敞的很,就是连大房族长家也没有住的这样宽敞的。

也不知怎么回事,四个房头, 除了郭旭家,其他哪一家那一辈不是一窝一窝的生, 所以房子分了有分, 再大的房子也不够头的, 还有不少搬到前街后街住了。

不得不说,郭旭很佩服高祖的手段,白手起家, 弄了这样一份基业,就连后代子孙宅基地都准备好了。

前街和后街也是两条居民街, 长二百多米, 宽二十多米的面积, 能够见不少房子了,这两个地方原本都是李家的,后来卖给了郭家。

这些年,郭家没落了,李家却有些兴盛起来了,为了家里有个进项,郭旭曾祖几个于是就将前街卖了半条李家,四房分了银子,在剩下的半条街建了临街的两层商铺,自己经营或是租出去都行。

郭旭家分了三间,后街还有一大块宅基地,郭家由于人口少,从祖父那一代起基本上就没有再分过家产了,按理说,郭旭家应该大宅门里最富有的了。

其实刚开始也是这样,可是经不住有个败家的祖父啊,曾祖只有一个儿子,还不是疼到骨子里,从小好吃好喝的伺候,后来在读书上有些天赋。

这可不得了,曾祖就希望儿子在科举上有一番作为,再一次光宗耀祖,于是什么事都要靠边。

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读了一辈子书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也只是一个秀才的名头。

你说读书没有出息就算了,可是却还惹上了那些穷酸书生的臭毛病,爱收集书籍,还有古玩字画,美其名曰陶冶情操,这是文人的专利云云。

曾祖在还好,有他打理家产,走了之后,祖父十足一个书呆子,这些庶务哪里懂,被人骗了不少钱,后来所幸懒的经营,直接租给被人收租子。

微薄的店铺,田地的租子那里供得上祖父的花销的,慢慢的变卖店铺,田地,其他几房里的老人没少骂败家子,不想家业落到外人手里。

于是大半产业都被族里有钱人家买走了,买的最多的就是大房,当然在价钱上也没有亏待,那时候几房都刚分家,有不少钱。

要不是族老的谩骂,还有曾祖母的吵闹,恐怕家里剩下的东西还要被卖了。

想起以前家里困难的时候,老爹就经常回忆,说他小时候也是享受过锦衣玉食的,现在想吃一顿肉都是奢侈的,惭愧的摸着郭旭的脑袋。

从那以后,为了郭旭为了家,郭老爹就跟着猎人学打猎,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拉断了多少支弓,才练的如此箭法,可惜的日子慢慢的好了起来,他却意外走了。

值得庆幸的是,炮弹没有扔到郭家大宅子里,这也是所有族人提心吊胆的事,不过却受到了对街李家的波及。

李家大宅子被砸中了好几发炮弹,砸毁了不少房屋,修补是不行了,得重新建了。

李家砸毁的大石块砸了不少过来,院墙倒了一节,不过石条地基还在,只要重新砌上就行了,还有不少其他地方多多少少有些破损,不过损失不大。

郭旭此刻正在对家里进行一番查看,由于人口少,很多房子都是上锁空着的,几十年没有人住,又没有闲钱修缮,所以破损的有些厉害。

现在有钱了,郭旭准备趁着这个机会翻新修缮一番,从进门的天井,前院,倒座房接着进了垂花门,再到左右四间厢房。

一一开了门,里面除了火炕之外,真的空空如也,走路都能听见响亮的回声,郭旭记得小时候也都是满满一屋子的实木家具,刷着朱漆,雕着各式的花纹,后来都被换了钱。

除了满屋子的蜘蛛网,还有青砖地面上有过漏雨的痕迹之外,像门窗都是好的很。

不愧当年是花了大价钱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房梁等大物件都是好的,还能用还久呢,当然也有不少檩条断裂了,瓦破碎了。

现在一看修缮的工程倒是不大,最大的工程就是打扫卫生,在重新打造一批家具了,总是空空的也不是样子。

正房有人住,保存的很好就是没有家具空旷了些,这里没有什么要看的,接着就进了后院的后罩房。

这后罩房应该算是郭旭家特殊的一个地方了,这里原来是曾祖祖父的书房,四大间后罩房,总的面积足足有一百五十多平。

进门是一张雕刻有蟾宫折桂,金榜题名的四扇屏风,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曾祖祖父的期待,在后面就是大大的书案和几张靠背官帽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