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日久, 朝廷难免从上到下都有懈怠,抓出些官员治一批也就罢了。”杜竑劝道:“父皇不必如此气恼, 免得伤了身体。”
皇帝正在为京畿一带粮仓盗卖一事发怒,众臣都不敢言语,只有太子能略劝一二。
晋王果然是卯足了劲儿去办差事, 他带着六部老吏和户部官员, 整整在京畿各个县泡了两个月。整个人晒的和个煤球似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晋王最终还是通过突然袭击和对照查账这种手段将事情查了个水落石出。
“说说该怎么办?”皇帝扫视一周,晋王挺起胸膛等着父亲问他,不成想皇帝却道:“太子, 你说!”
晋王低下了头。皇太子道:“臣以为, 先要将首恶抓到, 问讯之后杀一儆百。这样既维护了朝廷的颜面, 也给百姓一个交代,罪在那些贪婪之人、而非朝廷诸公。”以及皇帝本人。
“还有, 臣以为如今追究罪人只是给出一个交代。”太子继续说道:“但是最要紧的事情并不是这个, 而是万一今年收成不好, 京畿断粮了要怎么办?”
这下大臣们都来了精神, 七嘴八舌的说起了废话……别怪宝玉刻薄, 方才他们的沉默无非是为自己开脱责任, 尤其是户部、内阁的官员。而现在不过是担心自己挨饿,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 但是也得提前预备好达官显贵的口粮不是?
宝二爷冷眼看着这些人纷纷对皇帝建言, 要如何从江南调粮来京, 甚至有人提出也可以从西北调粮。反正优先保障京城粮食供应最重要,至于其他地方老百姓的死活,听天由命罢。
杜竑一脸的郁卒,听着这些大臣说的话,怎么听都觉得根本不像人话!皇太子张嘴想说什么,却被晋王抢了先。
“父皇,儿臣以为诸位大臣所说不错,京师乃首善之区,天子居所。”晋王恭敬道:“天下之重,莫过天子,而为了拱卫天子,京畿必须保持稳定。”
唔,这话一定很让皇帝喜欢。宝玉看着杜承业脸上隐约带上点笑容,不过语气还是很严肃:“怎么能这样说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国本,记得了吗?”
晋王还以为要挨顿训斥,不想这更像是父亲的教导,他赶紧应是。宝二爷扫了一眼太子,心中叹气,这种话,打死杜竑他也说不出口。
宝玉这位便宜姐夫是个挺有趣的人,杜承业想做个好皇帝—这是自然的,哪有人登基就琢磨着当昏君。但“想做个好皇帝”和“能做个好皇帝”中间,隔着现实、脾性、行动等等因素,杜承业这种性格脾性想做一个老百姓心中的好皇帝还真有点难。
他把自己看的太重。
不过他还是可以做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好皇帝,好好的将社稷传给自己的儿子,这就算是好皇帝了。这个目标应该还是可以达成的,宝二爷心中一笑,这么说的话,皇帝岂不是早死早安心。
太子一看宝玉的样子,就知道这小子又在神游天外,朝廷大员们已经不再争论了,而是在讨论从哪调粮。听的皇太子实在是牙疼,这帮人根本不是考虑京畿断粮怎么办,合着只考虑京城不断粮就行了。
“诸位也要考虑一下,”皇太子凉凉的甩出一句:“光顾着京城,一旦京畿动乱,诸位打算在京城内外和灾民杀个血流成河?”
在听了一耳朵“如何调粮维持京城”之后,忍无可忍的皇太子发话了,可是杜竑张嘴并不是怼了朝臣和晋王,本质上是怼了高坐上首的皇帝陛下。
“那太子认为该如何啊?”杜承业语气很重:“太子认为,应该首重京畿,将京师视为无物?”
杜竑无话可说,宝玉拼命给他使眼色,让他千万别说话了,让皇帝自由的放飞自我吧。太上皇一死,杜承业就像甩掉了一座大山,谁敢跟皇帝作对,怕皇帝要把人送去陪太上皇。
这场从朝会直到最后,太子都没有再说话,而皇帝也没有再问过皇太子的意见。最终这场廷议还是决定杀一批贪官平息民愤,然后调粮来京城以防不测。
晋王心中有点窃喜,太子挨了训斥,他自己却得到了父亲的教导。紧接着皇帝就要和诸位重臣讨论和谈的事情,晋王刚想告退—他知道自己还没资格参与这个,皇帝却开口了。
“老四既然办差了,也留下罢。”皇帝发话,让晋王这年轻皇子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晋王激动的脸都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