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某些人的看法,每个人的心里都居住着一个魔鬼,所以人类才会有这么多穷凶极恶的匪徒。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人的心中同样居住着一位天使,所以人类的历史上才会有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公元1639年站在耀州城下的李佑虽然不知道以上这些理论,但他扫视了一眼身边这些朝夕相处的同袍之后,便知道自己无法将这些同袍放弃在这里。
他再次看了一眼数百米外正在做战前准备的满清骑兵,便收敛起了一切情绪,向着身边的部下发号司令道:“…去通知曹慈恩,令他收拢部队,我部将会竭尽全力替他争取时间。另外我若不幸身亡,由他掌握部队撤退…
刘河你去协助炮兵阵地的守卫,若是情况紧急,可以毁坏火炮,不得让火炮落入清军手中。
现在,把红旗在我身边竖起来,所有人上刺刀,布三号方阵…”
当明军的士兵们看到李佑身边竖起了红旗之后,顿时抛却了对于面前这只突然出现的满清骑兵的恐慌之情,开始沉默的向身边的同伴靠拢,按照平日里训练的步骤组建起一个个横队,然后拼凑起了一个三层的正方形空心方阵。
在今日的大明军中,红旗不是轻易可以竖立的,因为红旗只代表着两个意思,或是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人,或是发起冲锋不接受任何投降。
李佑现在竖立起这面旗帜,很显然是前一种意思。在长久的集体生活和条令训练下,近卫军的士兵们其实和羊群没什么区别,只要头羊没有死亡或是失去自己的权威,他们总是会优先服从于上官的命令。
毕竟在平日的长期训练中,他们接受的思想教育就是,战场上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绝不脱离团体,哪怕就是剩下了两个人,也要背靠着背进行掩护,这才能够抗击敌军的进攻。
而作为一个战斗团体,军官的一切命令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因为这些军官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如何让团队更好的生存战斗下去,他们的判断比士兵个人作出的判断更为正确有效。如果你自认比你的上官更为出色和优秀,那么你早就被推荐进入军校中学习去了,而不是站在普通士兵中间面对敌人。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反复灌输下,这些明军士兵们看到李佑竖起的红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坚守到最后一人的指令,而是我们的指挥官还能够正确的作出判断,那么坚守下去也许还有生存的希望。
调走了一个排去协助防守炮兵阵地之后,李佑手中还剩下300余人,这些人刚好排成了一个15米*15米的空心方阵,方阵的每一面都列有三横队,每个士兵的手肘都靠着手肘,几乎看不到任何缝隙。
第一排士兵蹲下,第二排士兵半蹲,第三排士兵站立。当三排士兵共同举枪时,正面看去顿时就成为了一片刺刀的丛林。
当明军堪堪布成方阵时,清军骑兵已经开始发起了进攻,李佑的战前鼓动于是便只说了一句话:“诸君,祖国需要你们格尽职守…”
之后马蹄声便淹没了李佑的声音,接下来只剩下了各排军官大声吼叫、火枪开火、刺刀或马刀刺入人体发出的惨叫等各种声音了。
劳萨冲到明军阵前时已经有些后悔了,他没有预料道明军布阵的速度会这么快,就算是浑河之战中让他难以入睡的川浙军,恐怕也做不到在这么短时间内布成一个方阵。
如此一来,等他们冲到明军跟前时,面对的就不是一群没有队形的士兵,而是一整只列好阵的军队了。
骑兵攻击成列明军时,最好的办法自然不是蒙着头猛冲,而是应当采取办法引起明军阵列的涣散,然后再冲破阵列。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劳萨也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停下来了,否则自己这边的士兵倒是要先混乱起来了。
于是他只能不断的加速,试图利用马匹的冲力去冲破对面明军的阵列。跟随劳萨冲锋的虽然只有百骑,但是骑兵的威势可比步兵强太多了,当这百余骑从正面冲过来时,遮天蔽日的尘土里似乎藏了千军万马一般。
当然,清军骑兵冲锋时虽然看起来紧密,但也远不及明军骑兵腿挨着腿的墙式冲锋更紧密。队首十余名骑兵展开的冲锋正面面也超过了30米,足足是明军空心方阵正面的一倍。倒是在明军的左侧,珠三率领的那一牛录骑兵,正面刚好覆盖了明军方阵的正面。
不过珠三绕了点路,先抵达明军这个方阵的,反而是劳萨这百骑人马。位于队伍正中的劳萨,在奔跑的过程之后竭力想要调整方向,好让自己正正的撞入到明军的阵列中去,但是护卫在他身边的侍卫们却不这么想,他们有意无意的挡住了劳萨坐骑的转向,正好让劳萨从明军方阵的左侧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