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十大都督府(1 / 2)

苏长清王承恩 挽明 3457 字 5个月前

当皇帝说完了设置勋章制度的想法,房间内暂时安静了片刻,茅元仪终于忍耐不住说道:“陛下,如果建立这样一个勋章制度,我们除了会付出一笔相当大的额外支出外,军中某些高级将领也未必会接受,普通将士比他们更为优先的获得立功奖赏的机会。”

随着茅元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后,几名**成员也纷纷点头赞同了他,朱由检看了一眼符合茅元仪的几名参谋,等到这些附和声渐渐小去,他才开口说道:“有些支出是必须的,而且勋章制度重在精神鼓励而不是物资奖励,因此这笔开支并不会很高。

至于军中高级将领接不接受,那就是**谋部如何教育他们的问题了。总而言之,军中将领理解要接受,不理解也要接受。

新的立功奖惩条例,也要从这次战役开始实施。凡有付出必将获得回报,这才是军队设立奖惩制度的标准。

如果将士上了战场却不能得到肯定,那么军队就会有避战、畏战的情绪。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几个主要将领一力主战,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

虽然说努尔哈赤是我们大明最近几十年来最大的敌人,但是朕希望各位还是要去研究下,这个北地奴酋是怎么建立女真八旗制度,和进行战功奖赏分配的。

朕设立**谋部不仅仅是为了重建大明的军队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研究大明的敌人,学习敌人的长处,正视自家的缺点,这才是**谋部存在的意义。”

**谋部成立近一年来,能够加入**谋部的各位成员,都是大明士人中思想最为开放的一部分。他们经过了近一年对大明军制的重新认识和整改,现在对于崇祯在会议中不时提出的新想法,已经渐渐变得习以为常了。

如果崇祯是在朝堂上说这样话,一定会被那些保守的官僚们给喷死,但是在这些**谋部成员面前,只是让他们心里觉得有些不舒服而已。

孙承宗看了看身边众人的神情,觉得不能让崇祯就着这个问题再继续谈论下去了,要是今天皇帝的话语被传出去的话,恐怕在场没有对皇帝进行劝谏的成员,都会被视为阿谀奉上的幸进之辈,这对于**谋部可不是什么好事。

“陛下说的应当是借鉴吧,研究大明的敌人,弄清楚他们的内部组织制度及作战思想和方式,我们才不会重踏复辙,继续在战场上落入建奴设下的圈套。

臣觉得陛下要求设立勋章制度的的想法很不错,臣会督促茅石民他们重新拟定立功受奖人员的名单,还有陛下提出的勋章制度…”

朱由检看了孙承宗一眼,没有反驳他替自己话语作出的修改,点了点头说道:“那么继续下一个议题吧,茅参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茅元仪再次起身对着皇帝行礼后说道:“接下去,臣想要汇报的便是,关于宣府、大同两地的卫所军队整理,还有战后两地军队的重建情况…”

宣府额定镇军一十二万六千三百九十五员,实有兵丁不到6万人。大同镇额定马步官军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八员,实有兵丁七万有余。

两镇加起来,额定军士超过26万人,但是实际军队却只有13万上下,也就是出现了一半的兵士空额。而宣府、大同两镇,每年军费拨款额定是100万两,实际拨发的款项也就只是半数而已。

但是两镇军队13万余人,最终能挑选出可以上战场的将士大约也就1万5千人上下,也就说10个人里面只能挑出1个来。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或是军营中的油滑之辈,根本不堪一战,能够用来维持地方治安就已经很不错了。

根据袁崇焕、茅元仪等人的主张,他们建议把两镇的军队按照崇祯对京营的整顿方式进行整改。淘汰老弱和奸滑之辈,重新组建几只有战斗力的部队,保卫大明北面最重要的大同、宣府两镇。

茅元仪最后看着崇祯总结道:“…根据臣同袁自如的研究,想要遮蔽大同、宣府这么长的边境线,并协助右翼蒙古各部守卫阴山以南、以东地区,最起码也要三师六旅的编制。

关外草原乃是最利于骑兵突击的地形,因此想要防范察哈尔部落南犯,我们必须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而顺义王领导的右翼蒙古各部,有许多精于骑术的战士,又能畜养马匹。朝廷如果以恩义笼络他们,就能从这些蒙古部落中招募出色的骑士。

臣以为仿照第一联队的编制,以两联队设一骑兵师,则装备了大明军械的三师九千骑兵,足以控扼大同、宣化关外的草原,让察哈尔人不敢再起南下之念。

至于大同、宣化位于关内的城、堡等边防,则组建两营一旅的步兵旅用于防守,六旅3万6千人足够防守大同、宣化两镇了。至于其他淘汰掉的老弱军士,可以仿照京营组建工程兵营用于修缮道路、城墙等工作。

如果这个计划可以完成,则大明北方草原起码可以再安稳30年,朝廷也就能专心对付辽东的建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