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河南的痼疾(2 / 2)

苏长清王承恩 挽明 3456 字 6个月前

孙传庭顿时有些犹豫的说道:“鼓励农户饲养家禽倒也好说,但是这发放雏鸡雏鸭,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凑齐这么大数量的雏鸡雏鸭吧。”

田文明顿时飞快的回答道:“这个倒不用府台大人烦忧,上林苑监蕃育署有人工孵化的技术,出京时陛下已经调派了两名熟手给我。

只要府台大人在洛阳城外找一块地给我们建立种禽场,并派人向河滩附近的村子进行宣传,倒时让他们来领取雏鸡雏鸭即可。”

孙传庭顿时爽快的说道:“如果是这样,那便没有问题。倒时我派个人给你,有什么要求,你可以让他来告诉我。不过这建立种禽场的费用?”

得到了孙传庭支持的田文明,顿时开怀的说道:“我便住在东南角的周南驿内,府台大人可派人去那里找我。至于建立种禽场的费用,暂时将会由陛下从内库拨款。”

孙传庭顿时愣了下,他下意识的问道:“内库拨款?”

田文明大大咧咧的说道:“朝廷一些官员觉得养家禽防治蝗灾不靠谱,且生怕当地官府借此机会迫使沿河百姓强制喂养鸡鸭,然后年末收回成年的鸡鸭,给百姓造成额外的负担。

因此,他们不愿意出这个钱,给朝廷自找麻烦。所以陛下就干脆从内库拨款,让我试验这些防治蝗虫的方法。”

看着孙传庭同两人都见过面之后,李朝钦便让严士奇同田文明退了下去。

等到大堂内只剩下两人之后,李朝钦从桌上的锦盒内拿出了一卷诏书,然后对着他说道:“陛下还让杂家给你带来了一份旨意,不过这份旨意你可以自己斟酌,要不要接,这是陛下给你的特殊恩赐。”

孙传庭顿时一言不发的站了起来,整理了下身上的衣冠,对着拿着诏书的李朝钦跪拜了下去。

李朝钦这才展开手上的诏书读道:“朕自登基以来,对朝中官员的秉性方才了解一二。朝堂上的京官遇事就习惯退缩,要不然就是执着于琐碎的小事。而地方官员不是对朝廷的命令敷衍了事,就是顽固而不可理喻。

我大明王朝延续260余年,现在正是内外交困,天下板荡的险恶局面。值此之际,当革旧迎新,破除一切禁锢人心,禁锢生产力发展的旧秩序,方才能挽回人心,度此三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河南为中原腹地,和平时日过的太久,卫所中军士荒疏于军事,武官则一意以敛财为念,武备可谓荒废已极。无事尚可醉生梦死,有事则中原糜烂一片,若是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场面,则我大明将亡矣。

河南土地肥沃,也是宗藩册封最多的一省,计亲王十一、郡王上百,而宗室近万人。时人有云:中州之地半入藩王府。

土地之数恒定,而人口增长无极限。数代之后,河南之地还能养活几个小民?

河南一半的土地归于藩王宗室,而另一半的土地则被乡绅豪族所掌握。这些乡绅豪族,风调雨顺之年就压低粮价,饥荒之年则疯狂的兼并小民的土地。

是以河南地方有三大痼疾,一是卫所不修武事,难以安靖地方;二是宗藩人口太多,依仗宗室身份欺凌百姓;三是士绅骄横,欺压当地百姓。

昔日唐太宗曰,民为水,君为舟。没有水,这舟还有何用?没有了民众,还要君王做什么?

是以,朕希望孙传庭你替朕疗此三疾。先整顿河南卫事,再治理河南府内的宗藩和士绅问题。

这三件事都是千难万难之事,非大有毅力者,大有智慧者,不能担此重任。朕不愿强求,请你自行斟酌,要不要接朕的这道旨意。”

孙传庭听了顿时愣在了那里,这三件事每一件事都有可能让他粉身碎骨。不管是整顿卫所还是宗藩、士绅,都是三个旁根错节,势力交融上百年的庞然大物。

李朝钦心里终于出了口刚刚被孙传庭无视的闷气,他看着半响说不出话来的孙传庭,不怀好意的问道:“孙大人,你可有意接这诏书吗?”

孙传庭心里挣扎了许久,才对着李朝钦问了一个问题:“若是传庭愚钝,一时不慎,让河南先乱了起来,到时陛下会怎么办?”

李朝钦顿时呆了呆,这个问题他也同样问过崇祯,他思考了半天,就照着皇帝的原话对孙传庭说道:“陛下倒是说过,自家先放上一把火,那么别人再来放火也就没什么可烧的了。若是能解开这三个痼疾,再大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孙传庭原本并不指望会得到回答,但是李朝钦回答的内容却让他大感意外。他不再犹豫下去,恭敬的行礼后接过了崇祯的诏书。

看到孙传庭居然接下了这道诏书,李朝钦再次拿出了一份圣旨,任命孙传庭兼任河南卫兵备道,负责卫所改制,并建立新的卫军。

此外,李朝钦还给了孙传庭一个意外之喜,就是他可以到严士奇那里支取10万两白银和20万石米粮,作为建立河南新卫军的军费和处理其他事务的资金。并且,准许孙传庭密折向皇帝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