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突然传来了有关弟弟失踪的消息。在弟弟离家出走半个月之后,有一位中年人找到了家里。
他对父亲说弟弟出走之前,和他儿子见了一面,说他宁肯去郑州打工,也不愿意再读书了。他说读书太累脑子,一点儿也不好玩,他宁肯累坏身子,也不愿意累坏脑子。
中年人说弟弟前天给他儿子打了一个电话,说在郑州经七路一家饭店打杂,等挣够了钱有出息了,再回来见爹娘。
他说,弟弟还特意叮嘱他儿子保守秘密,要是让老爸知道了,还不撵到郑州来日弄他。
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高兴了一夜,父亲还骑车到怀庆广场地摊上买了几只兔头,就着榨菜,喝了二两。本来,父亲晚上嚷嚷着开车去郑州,没想到吃过晚饭之后,天就下起了大雾。
父亲把成摞的寻人启示装满车厢,然后把车子开出院子,在豆腐营小街道上行驶。整个街道灰白一片,车子就像是钻进一大堆一大堆的棉絮里,分不清五厘头。父亲开着车子仿佛在云彩烟里穿行,一团一团的云彩烟把父亲的双眼淹没。
父亲说,开了三十年车了,从来没遇到过这样老大的雾,能见度老低低,看不清对面车打过来的光。车的雾灯在浓雾里不起作用,雾灯打出来的光柱,往前跑不了一米,就被一团团棉絮样的浓雾吞食了。
父亲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还没有走出一个小小的沁阳城,这样的速度,到了郑州,车没事,人也有事了。
坐在车上的母亲说,孩儿爹,回去吧,不在乎这一晚上,明天一早,就往郑州去,中午一准抓个正着。
父亲抬头看了一眼车窗外的大雾,想想也是,就低声说,听你一次,等明天见尕娃了,领他到郑州的饭店好好吃一顿火锅。
母亲叹口气,说尕娃肯定老瘦瘦了,出去半个多月了,不是在家里,自己的娃儿,自己心疼。说着话,母亲的泪挂在脸上。
凌晨起床的时候,雾气还是老大大,车灯打不到前方三米远的路面。这浓雾,是一波儿一波儿的,就像山顶上的山岚之气,一上一下,前后起伏。
你眼前看到的是一大堆飘过来的棉絮,你的车拱在棉絮里向前行驶。眼看就要拱破棉絮了,你的前车玻璃前,是一点点稀稀的光,甚至出现稀稀的树影。这时候,又一波更大的棉絮样的白浪卷过来,刚刚能看得见前方路面的车灯,一下子又瞎了双眼。
车灯瞎眼了,人也就瞎眼了,在老大大的雾天里,人的眼睛,亮不过车灯的眼睛。这时候,整个车辆就像一位拄着捌仗在雾地里蹒跚行走的老人,走得老慢慢,每迈出一步,都非常吃力。
何况这老人就像是一位患了推管狭窄的病人,脚落下地的时候,就像是脚面踩在棉絮上,轻颤颤的,打软腿,有一种落空感。
父亲在车上喘着气,车在路面上喘着气。路面像一条冻僵了的大蟒蛇,蜿蜒横亘在土地之上,整个公路,在纷乱的笛声中麻木不仁。
就像一阵风,歘歘地刮过去,大雾说退便退了。临近上午十一点钟的时候,大雾一眨眼功夫,便消隐在阳光背后。满天空的金色阳光,还有沿途不知从什么地方,一下子就蹦出来的麻雀、灰喜鹊的欢叫,让整个车厢明亮起来,也让大人们的一颗心明亮起来。
鸟们扑楞楞飞起来,飞向树梢,再扑楞楞落下去,落在地面。它们欢呼着、低翔着、蹦跳着,在金色的阳光里,梳理自己油光光的羽毛。
父亲揉了一把眼,对母亲说,老天日鬼得很,我得开老快快,说不定一会儿功夫,老天又不照脸了。说着话,父亲把变速杆放在了五档上。
赶到郑州的时候,已到了晌午,父亲和母亲在车里啃了干粮,下车沿经七路开始打听。
父亲手拿印好了的寻人启示,走进一家家饭店打听弟弟的消息,他手拿着寻人启示上弟弟的相片,像饭店里的人描述弟弟的面貌特征。
他把一摞又一摞印好了的寻人启示发给了饭店里和街上的许多行人,他看见有十几张寻人启示,被人们扔在了路面。
其中有一位路人,当着父亲的面,把寻人启示卵成一团,扔在了脚下。父亲的嘴唇哆嗦着,手在颤抖着,他的眼睛,憋出了一团火,最后还是弯下腰来,一张张捡起了被路人扔在路面的寻人启示。
《这篇小说有泪点,易触景生情的朋友,尽量备一张纸巾。呼吁各种支持,求推荐票,求收藏,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