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来退药的病人特别多。我休息了一天,一上班,头还是大。
我最怕每天上午第一个病人处理不顺,难缠,这直接影响到我整整一天的情绪。这位想退药的病人,一大早便来了,他坐在椅子上,反来复去地说胃肠宝没有效果,都吃了一个半疗程了,胃照样痛。
我耐心地给病人讲解着,我光秃秃的头顶上,已经冒出了汗珠。我知道,如果再这样坚持下去,屋里的几位病号肯定是留不住了。新的病人正在不断地涌进诊室,我怕产生多米诺效应,一边倒,所有来检查和就诊的病人,来一次集体大逃亡。
五天前,已经有过一次教训了,就因为一位病人的纠缠,导致十几个病人开溜。事后,闫主任给我算了一笔帐,十几个病人,按两次复诊率估算,要损失万元以上。
当时,他用一双很冷漠的目光望着我,眼下之意是,我应该为病人的流失负全部责任。末了,他还丢下一句话:“凡事要多动脑筋。”我成了他的学生了。
我耐心地给这位要退药的病人做着解释,我希望他能接受我的劝告,再坚持服用一个疗程。我看见周围的病人已经起身,有两个病人,已经走出了诊室,我的心扑通扑通跳着,汗水滴在了桌子上。就在这时候,电话嘀嘀嘀嘀响了,电话的铃声,缓解了刚才紧张的气氛。
“喂,是常教授吗?我是你一个病人啊!对,一个病人家属,我打电话是为了感谢你。我妈的老胃病,真的让你治好了。”电话里,一个女孩子的声音,清晰而明亮,她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只是这声音,怎么这么耳熟呢!
我顾不得猜测是谁的声音,既然是一根救命稻草,我就要拽住不放。我大声地对电话里说:“你妈七年的老胃病,在我们这儿只用了两个疗程的药就治好了,这应该感谢我们的胃肠宝,是这种特效的好药,治好了你妈的病。医生有什么本事儿,就是帮助病人筛选一些好药,让病人早日康复。”
我手拿电话听筒,不停地重复病人七年的老胃病,被我两个疗程治好的消息。我一遍遍地说:“胃肠宝好啊,特效药。”
真是奇怪了,当我放下电话听筒,我发现屋内所有的病人,都没了要走的意思。他们换上一副笑脸,口口声声地喊着常教授,快给我看看。我这儿疼、我那儿痛,我上面不好受,我下面不舒服。连面前这位缠着要退药的病人,也嚷嚷着让我给他再开了一个疗程的药。
“我就不相信,再吃两个疗程,吃它娘不好我的胃病。”病人拎一大塑料袋的药,离开了诊室。
我发现闫文军蹲在门后的鱼缸前,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缸内的金鱼看。透过镜片,我看见他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正流露出一丝不易捉摸的古怪的笑。这时候,小英匆匆走了进来,一张红扑扑的脸蛋儿,低着头,在想些什么。
我一下子明白了,我知道刚才的普通话是谁讲的,怪不得那么熟悉的声音。我又看了闫主任一眼,他就像一块儿岩石,面挂微笑,纹丝不动。
他这种定性感染了我,我对身边的病人大声说:“按顺序来,谁心里不踏实,怕上当,就别在这儿看病,干脆连检查也不要检查。”病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要走。
中午下班时,闫主任给我们科室三个人开了一个简短的碰头会。他说:“随着我们就治的病人越来越多,看好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看不好的病人呢,也会越来越多。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加减题,连七岁的小孩儿都能做出来。比方说,一位医生,一天看一个病人,一个月看好了三十个病人;另一位医生,平均每天看了三十个病人,只有二十九位病人被治好,你说,后一位医生一个月看好了多少病人。”
闫文军讲到这里,摘下眼镜,用手活动了一下眼眶,把眼镜重新戴上,深吸了一口气说:“后一位医生,一个月看好了870个病人,但还有30个病人没有看好。问题出来了,后一位医生,看好的病人越多,看不好的病人也越多。你说,是哪一位医生医术高超呢?是哪一位医生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