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呀,阿欢是个乐天派,“没面条我们可以做面饼呀。”于是快快乐乐的缠着凤木秋要求吃烙饼。
燕振宇一脸不相信的表情,他从来不知道凤木秋会做烙饼。之前在山上也是燕振宇弄些吃食,负责饮食起居的。
接收到了来自燕振宇不可思议表情背后的含义,凤木秋倒是谦虚,坦诚的说,其实她给阿欢吃的烙饼,就是面团烤熟。
“得了,所以我们买下这个八角楼的目的是提醒我们根本不会做饭吗。”燕振宇有点无奈。
凤木秋不服气,都是不会做家务的人,做不了面条做别的不一样吗。
两个人仔细想了想,可能最擅长的事就是烧开水了。
事不宜迟,想到开水,两个人有点渴了,别管以后做什么行当,先去烧个水泡个茶也不错。
立即行动起来,人人都会的烧开水,很快就完成了。
凤木秋有随身带茶的好习惯,夫妻二人就悠哉悠哉喝茶起来。
发呆什么都不做,其实时间过的更快。
眼看夕阳西下,今天完成了一件大事,从此也是个在市井环境里有房的人了。这就是生活,一个决定后面其实是两个人的共同努力。
收拾收拾,阿欢唱着歌,燕振宇和凤木秋觉得今天就当是先收了楼,后面怎么开门做买卖,不着急,一样一样来。
三个人开开心心吃着地瓜干,先回山上的住处去了。
又是一天,新的一天,阿欢还是最早起床的那个,三个人打水洗脸,洗漱完毕决定去镇上吃早饭,顺便看看风土人情。
徐河镇大概有个万把的人口,但是主要都是边关将士的家属和清选,所以镇上没有什么大的营生,要说稍微繁华一点的,就是有几间铺面卖一些。农耕习武之类的用具。
所以镇上的女眷大多是做些缝缝补补之类的事情,或者干脆就在家里操持家务,男的呢不论老少,除了家里头有人当兵的之外,剩下的做的最多的就是打猎和砍柴。
“你不要小看这个小镇子,这个地方,一方面是边关将士各类各种亲眷住的地方,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离这个镇不远的,有几座小城,那些城镇本身附近并没有什么起伏较大的高山,都是平地,虽然可以种稻米种小麦,但是缺柴火,没什么其他物产进展就少了很多。加上城里住的一些达官贵子,他们不可能自己去砍柴,也不可能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柴,所以就形成了徐河镇的很多人青壮年专门打开,然后送到城里去供给富贵人家使用。一来二去,徐河镇就成了附近几个城市,最主要的柴火供应点,当然了,还有猎户打下来的那些野味,以及边境上传过来的一些小的其他商品。”
如此这样,自然徐河镇的青壮年或者说大多数男丁,每天早晨吃完了饭,就带着猎刀或者是砍刀去旁边的山上打柴,或者试试打猎的运气,看看能不能碰到落了单的野味。
他们一般一早上山砍了柴捆好收拾利索,就要从山上背下来,有着青壮年力气足,跑得也快,从山上下来以后稍作休息就看着柴火往城里送,但是大多数都是砍了柴以后先带回家修整好,隔天才往城里送。
毕竟一大捆柴火很沉的,这东西又是薄利多销,做多了积累,赚的多,所以青壮年都会选择当天砍了当天送去,当天收钱当天结账。然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八角楼会有来吃面呢?因为八角楼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大家要把柴火送到城里的必经之路。要想来这个城,这个面馆,还真是对大家有很重要的意义。
然后,早上樵夫砍了柴,隔天把柴运到城里去,这一去一来一往至少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因为城与城之间的距离并不近,很多人从八角楼吃了面,就要开拔去送柴火,要等到晚上才能回来坐到面馆里,再要一碗面,吃完才能回家。解除一天的劳累和辛苦。
燕振宇了解了这些,越发觉得,这个店还真的要好好开着,更不能说去因为自己不会做面条,就改了面馆的事。
反正一时也不能开张做其他生意,面呢,还有积蓄的,暂时能顶一阵子,只要有客人来了,下好了招待就行,花不了多少精力。于是,三个人干脆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心思和钱都花在了,怎么把这个楼改的更舒服,能住人的这个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