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洲回到武江后,不管是市委还是政府方面,他的发言权都大增。
作为国内都瞩目的BW合并计划,虽然现在基本以两大钢企自己谈判为主,但也不能缺少上亥和武江两地政府的斡旋辅助。
郭小洲专门指派重工业产业链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刘长裕带队负责辅助合并谈判事宜。
另外武江市也启动了省内高速网络的第三个两年计划。
这个计划要在两年内开通武江八加一城市圈的所有城市,开通直达城际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这其中,目前只开通了三个城市的直通高速公路。
这三个城市是青山,石桃,大坞。
还有另外五个城市的高速公路网络有的是半途,有的需要转道。
当郭小洲在常委会上抛出这个城际高速网络计划时,几乎所有的常委都沉默不语。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城市圈的长期计划是政策的遗留物,准确的说,是十几年前的老省*委书记提出来的,当时,也的确火热了一阵,但随着老书记退居二线,一直不温不火。省里的“城市圈规划办公室”倒也一直存在。只是现在基本无人问津了。
实际上城市圈是当年省里打出的一张牌,它的初衷就是先进带后进,它确实会使武江周边城市有很大发展,但它始终不是一个整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面对一个个纷至沓来的项目,各地都在明争暗斗。整个城市圈合理的工商业布局其实就是那一纸蓝图,这些年下来,城市圈内都有所发展,但其他城市和武江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说带动,基本是个空话。
城市圈的各城市愿意搭顺风车,但武江市政府并不怎么情愿。
加上丁毅上台后推出的“顺武广经济走廊概念”,这个城市圈规划也就彻底落寞。那么谁要再推城市圈规划,岂不是和丁书记唱对台戏吗。
常一丁笑眯眯的说:“城市圈规划的重启,已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常一丁一向言简意赅。他说完这句等同于表态的话后,市长田红兵发言道:“昨天我和小洲同志见了周省长。周省长不仅支持,而且还提出了新议题。在城市圈既有的规模上,还要再加上湖洪市、山京县、水广市作为观察员加入武江城市圈,三县市将比照城市圈成员单位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参加省推进武江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领导小组会议,及武江城市圈有关协作互动等活动。”
众常委这才明白,这次是要来真格的了。而且是周其昌力推的一个大型规划项目。
说起来,丁毅也不能不表示支持。他作为省书记,亲自掌控顺武广经济走廊计划,其实并不算多合适,但他又不想白白扔给周其昌。那么周其昌另起炉灶,他就不能也不该反对。
那么城市圈规划的重启领头人是周其昌,郭小洲则是第一先锋。
大家的眼睛不约而同向郭小洲看去。这个年轻的副市长真能折腾啊!刚摆平BW合并项目,又重启城市圈规划。
他们不得不服。
常一丁和田红兵的支持,他们不意外。丁毅表示支持,这里边的含义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郭小洲笑着说:“城市圈规划其实和顺武广经济走廊并不冲突,而且是高度互补的。建设了十年的武江城市圈,已成为一片活力四射的热土。但还不够,我和常书记田市长草拟了一个新的城市圈方案。一是圈内产业布局大洗牌。武江的中小化工、服装企业等落后淘汰劳动密集型搬迁到周边城市,周边城市的企业总部迁往武江,武江企业参与周边城市企业的改组改造,或到周边城市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圈内城市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为原则,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产业布局大洗牌。”
“我们为什么要实施武江8+1城市圈?规划呢。一个是因为中央的政策部署:武江要在中部崛起中真正成为重要的战略支点“武江8+1”与“长株潭”一起入围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二个是为了武江的更好的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了依托地理条件的“一心一带加三轴”的格局。”
“武江要由过去单纯的“圈层式”的摊大饼模式向“圈层十轴向放射”模式发展。便于武江产业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形成一整套产业链的协作,并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目标建设三大产业带:第一个产业带:以武江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辐射极,推进光电子信息、钢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环保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建设青山,石桃,大坞产业群。加快西海经济发展,推动我省快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现在流行抱团发展,振兴区域经济,就是要一个经济势头猛的带动周边发展,武江周边几个城市小而穷,所以我们武江有义务有能力带动这些地方发展。”
看着侃侃而谈的郭小洲,似乎完全抢走了常一丁和田红兵的风头。而常田两人却依然脸色平静地表示支持。
在坐在常委心里都明白了,从此武江的经济建设步入郭氏跑道。
会议结束后,副书记包元山和贾石先后走进了郭小洲的办公室。
他们俩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周边关系县市探路。比如包元山,长期在石桃市工作,可以说在石桃根基深厚,对石桃的感情也深。
这次武江的一些中小化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搬迁周边城市,他当然想为石桃呐喊一声。这些企业在武江虽然是个鸡肋,但去了周边城市,却绝对是纳税的重要大户,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潜能极大。
可以说,周边城市谁争取到多数企业入驻,该城市的GDP将大幅度增长。
除了产业洗牌和布局,还有城际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的建设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