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从何雨梁嘴里听出了林家的意思,当天下午就拉着何雨柱去了林家,把名分给定下来。
这年头,大部分人都忙着填饱肚子,相亲结婚都是一步到位,没有啥订婚的讲究。
就挑了个日子,两家人一起吃了个饭,把这事确定下来,等到年纪就领证结婚。
也有很多没到年龄就偷吃禁果,等到了年纪,为了孩子上户口才临时去补办结婚证。俗称先上车后补票。
何雨梁小两口吃完饭就回了家,最近事情特别多,前几天刚进行了轧钢厂第四次技能考核,数据还没整理出来。
不过据何雨梁的估计,这一次三级工的人数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就贾东旭都快有三级工的水平了。
果然考试刷级才是最快提升技能的办法。
1955年是个大分水岭,随着社会的稳定以及人口的滋生,四九城城区人口从1949年100万左右常住人口以年均29万的数字增长,到1955年时,达到了240多万。
国家发现统购统销政策也没办法满足全国城市人口的粮食需求,为了保障更多人能吃上粮食。
迫不得已之下,吸取江苏安徽等地的粮食分配经验,由政务院和粮食部牵头,决定在全国实行纷繁复杂的粮油票证制度。
将粮食按照细粮,粗粮来定量分配,并限定了某个区域,某个行业,某个人每月能吃到的粮食平均数。
何雨梁等人在部里召开的粮食会议上,面色凝重的听上级领导滔滔不绝的解读实行粮票制度的原因和标准。
粮食定量的事不新鲜,在1953年统购统销后粮食就已经限定了面粉等物资的购买额度。
不过这一次是将粮食按照行业定量到了个人,同时根据粮食情况,具体购买时,还有粗细粮占比。
今天来的很多都是重工业后勤负责人,此时都苦着脸,想着该怎么回去和厂里工人交代。
何雨梁和李怀德此时也头大,倒不是头疼自己,不管怎么说,肯定饿不着他们。
但工人干着最累的活,吃不饱是要骂娘的。真要闹起来,那又是一股大风波。
轧钢厂属于重工业,车间工人大部分都属于重体力劳动者,每个月能分到的粮食在43~49斤之间。
如果不缺油水和蛋白质的情况下,这些粮食根本吃不完,但现实是油水比粮食还难弄。
每人每月限定就2两,这点又能干嘛?炸个麻花都不够。
四九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定量是27~32斤,何雨梁和李怀德就在这个区间。
至于丈母娘的粮食份额,一个月大概在27斤左右。
何雨梁家完全不用担心,他家人不缺油水,这些粮食根本吃不完。
这其实就是个吹风会,让各企业负责人对应对工人可能闹出的情绪打一个提前量,同时协助社会稳定,做一些正向宣传工作。
散会后,李怀德愁容满面,给何雨梁递过去一支烟,便靠在自行车上发呆。
就工厂来说,票证制度的实施,还要牵涉到一系列操作改革。
以前是工人去财务科交钱买票,然后去食堂凭票打饭。现在还牵涉到粮票问题以及食用油的供应。
粮票好办,多加两人配合卖票就行。
食用油就比较麻烦,这玩意他没办法计量,拢共一人一个月就那么2两,全厂集中起来也就2000多斤,够个毛啊?
再说,工人在家里不用吃饭?
工人要是不满意,后勤处都得被工人给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