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四十七集(1 / 2)

绍兴年间, 南宋历经数次战争,军事实力逐步成长起来, 江南流寇也基本镇压瓦解,朝廷在南方的统治得以巩固, 进入了一段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

居安思危, 朝野上下要求北伐收复中原的呼声高涨,赵构和文武重臣商议后, 决定作出北伐部署, 一时间主战派欢欣鼓舞, 占据了主流的话语权。

本次北伐的准备时间并不多, 赵构将秦桧派出去当枢密使,并多次召宰相张浚入宫奏对。君臣基本定下了北伐的战略目标,不是为了收复多少失地,而是要借由本次北伐,自我审视, 整顿军务, 为淮西合军做好准备。

南宋眼下并不缺大将, 主战派宰相张浚, 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 问题出在各路大军多年来各自为政, 协同配合作战的能力低下, 如此现状, 是不足以支持北伐宏图的。将领之间私怨不合、枉顾朝廷政令、谎报军功、侵扰百姓、抢占军辎现象频发, 几乎是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赵构打着北伐旗号, 其真正目的是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掌控力,而不愿再受拥兵自重的大将掣肘,以期将来能有更大作为。

当然,在北伐之前,这话是绝对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的。

他决定先拿一个人开刀,那就是中兴四将中最不靠谱的刘光世。

刘光世出身武将世家,赵构觉得他的不靠谱大概源自遗传,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是徽宗一朝有名的二货武将。当年赵构的阿爹赵佶脑袋发热,决定撕毁檀渊之盟,联合金国攻辽。刘延庆领兵十万,和辽国萧干所率领的一万军队遭遇,被打的稀里哗啦。

这下回朝没办法和徽宗交代,刘延庆手下郭药师献策,说将军你给我五千精兵,我去包抄萧干的后路,等我们遇上,你就派三公子来支援我,定能一雪前耻,打死萧干个龟儿子。

刘延庆觉得此计可行,就让他去了,结果还是被打的稀里哗啦,因为三公子姗姗来迟时,仗都打完了,这个三公子,就是刘光世本人。

刘延庆打仗不靠谱,品行还是不错的,忠君爱国,在靖康之难中以身殉国。那时候赵构流亡在外,岳飞名不见经传,身边可用之人极少。刘光世星夜驰援,因蒙受丧父之痛,杀敌也特别勇武,确实跟金人打了几次胜仗,也从此奠定他一生的荣华富贵。

刘光世唯一一次爆肝,就是在赵构当天下兵马大元帅时,自从赵构不当元帅改当皇帝,刘光世就再也没怎么打过胜仗了。

大约也知道自己不懂排兵列阵,从此遇见兵强马壮的金军,刘光世能避则避,美其名曰持重。他不仅畏敌如虎,时常躲在营门内花天酒地,还治军松散,手下人称太尉兵,打仗不行,扰民一流。

还有一点,刘光世和韩世忠素有嫌隙,他的手下杀过韩世忠爱将,还诬陷韩世忠手下奸/淫掳掠,矛盾爆发的最厉害的时候,两人几乎是准备带着各自小弟打群架去,幸亏赵构及时调解,才避免兵戎相见。

赵构身为皇帝,前后调解过刘光世韩世忠、韩世忠张浚等等一系列将领间的矛盾,口头禅是求求你们和好吧,他也感到很憋屈,下定决心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刘光世虽然不靠谱,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否则如何能位列中兴四将?因其治军不严,官兵的权力大,所以土匪流寇多半爱投奔他的麾下,全军有五万多人。他手下还有两个会打仗的统制官,名叫郦琼和王德,皆悍勇,但郦琼和王德其实也有矛盾,只看在大家同一个老大刘光世的面子上,暂且相安无事。

赵构和张浚商议着如何罢免刘光世,又能保证其军队不出乱子,可谓煞费苦心。

张浚前往前线视师时,曾主动觐见,询问皇上有关罢免后,如何安置刘光世部队的想法。赵构以指醮茶水,在御案上轻轻写了一个字——“岳”。

岳飞自剿灭洞庭杨幺水寨,加上近两年赵构拨给他节制的兵员,岳家军总数已达十万之众。且兵员素养和战斗力都堪称各军之冠,尤其岳飞治军很有一套,就连家属营的大妈们都很爱戴他。

诸将之中,能够将刘光世部管好的,赵构想来想去,除了岳飞,再无他人。

五万多兵力,再加上军属,粮草和军饷,赵构有意拨给岳飞节制,但他也不能提前暴露意图。

毕竟这么一大块肥肉,其他将领不可能一点想法也没有。岳飞晋升太快,张俊对他早有微言,这就需要提前部署,步步为营,减少诸将摩擦,保证军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