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多不过是说民族企业要发展,不能靠着嘴炮要实际行动。
这样的声音在一片热烈的讨论声中几乎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堪比两年之前《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问世之时,引起的轰动效应。
不仅在国内陈望中登上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就连外媒也是纷纷关注争相报道。
外媒的关注点无非是对在华企业的担忧,*****的变种,老调重弹的说什么民族主义崛起。
外界的声音陈望中压根没去关注,他不是愤青,他只是个商人,只会审时度势,借风上天,顺势而为的生意人,懒得去争辩什么。每一天不断增长的销售数据,让陈望中脸上挂着笑容,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冷眼旁观着那些人因为那篇文章喋喋不休的争论。
也有外媒亲自上门来采访他,陈望中没有拒绝,谈了最近的热点事件。
“陈先生,为什么你会拒绝高达两亿美金的收购请求?作为一个商人,难道不是利益至上吗?”
“你说的没错,利益至上,所以我才会拒绝。中国的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还在高速发展中,我有信心十几年后,公司的价值那就是几十亿,几百亿美金了。你说这是不是利益至上?”
“有人说你在煽动民族主义,陈先生你怎么看?”
“你的意思是,只有中国之内全都是外资品牌大行其道,中国企业只能苟延残喘的的时候,才不是民族主义?你这种为他们摇旗呐喊的行为,又是不是民族主义呢?”
“陈先生,众所周知,外资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你这么做是不是有点意气用事了?”
“不,中国需要独立自主的民族企业,我不做也有人会做,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
媒体记者都打发走了,俞鸿亮和林丽娟这两个忙了很久,这段时间一直在小心翼翼观察着着这件事走向的两人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走进陈望中的办公室。
同来的还有周成峰这个正式入职明丰乳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他很荣幸看到了一场精彩的大戏。
一般人或许能想到这条绑架爱国主义的营销策略,可是断然不会有陈总这样娴熟的手法,每一步缺一不可,时机选的恰到好处,这才有了这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营销。
更受触动的林丽娟,她的专业是营销,这么多年干的也是销售营销,可她越来越觉的她和这个老板的差距不是动动脑子,没办法想到好点子的差距,而是意识的差距。
说白了,固化的思维方式,让她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难以跳脱这么多年经验的束缚,乃至于做出的决定永远是基于曾经的经验,中规中矩,毫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