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九十年代是个分水岭,在这之前还能看见纯真年代的尾巴,在这之后那就是市场经济、资本大潮裹挟下的群魔乱舞的盛世,道德的滑坡远胜于任何年代。
陈望中不知道这话是有失偏颇的荒谬之言,还是振聋发聩的警世良言。一介草民还没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本事的陈望中,也懒得费那份心思去琢磨这抵不上五毛钱的话题。
但他清楚,这个财富爆炸,小丑和英雄一并登上历史舞台的年代,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曾经他也站在几百上千人的面前,说着慷慨激昂的话,随口说说也好,纯粹放屁也罢,多少还是有点用处的。
“你们很多人都是这个厂子里的老人了,跟着清泉水泥厂,见证着它的一步步壮大,也目睹着它一步步走到今天。说是没感情,你们的良心也会跳出来唱反调。这年头,光有良心不顶用,也不能当饭吃。人活一张嘴,需要吃饭,需要钞票去满足平时的衣食住行。厂子黄了,谁也不愿意见到如今这般境地。政府没救活,郑永年也是束手无策。我来了,我买下了厂子。我为什么来?将几十万扔进来看着他打水漂?我傻吗?不,我不傻。我不仅进来了,我还会投资几百万,扩大产能。知道为什么将你们留下吗?因为我觉得你们对这个厂子还有用,还能留下来和我一起凭借着一双手博出个朗朗乾坤,闯出个康庄大道。有人信我,愿意跟着我干,日后不会亏待你们。不愿意的,拿着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跟着那群在我眼中垃圾一样的货色,从我眼前消失。”
陈望中的一番话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几百万”这个刺人的字眼。几百万对清泉水泥厂这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奄奄一息的厂子来说,是神话,是从天而降的最大馅饼。
馅饼确实够大,可能不能兑现谁知道呢。前有政府,后有郑永年,这些一朝被蛇咬,已经不抱多少希望的人,可不敢盲目的将所有的希望一股脑儿的全都放在这个不太了解的新老板身上。
有人有疑虑,但也有人略微思考之后,做出了决定:“我愿意。”
这笔账很好算,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一百出头,有没有能有多少区别。留下来若是成了,那岂是一百块钱能比得上的光明未来?就算是这小子说大话,完全是忽悠他们,和之前的郑永年没什么区别,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多少让他们肉疼的损失。
有人开口,有人跟风,最后的几人就算还有不确定的疑虑,也还是打算跟着这小子看看情况。有搞头那就继续干,没什么油水,他们分分钟钟跑路也没多难。
走的时候陈望中在水泥厂周围转了转,真别说这厂子面积够大,除了八百亩没有开发的土地,光是废弃的厂子仓库就有七八处,依稀能见到当年这水泥厂全盛时期的影子。
跟在后边的杜有才捉摸不透这个看起来没多少话,也不愿意轻易开口的新老板,慢悠悠的伺候着慈禧老佛爷一样,恭敬中带着几分害怕。能眼睛都不眨一下开掉二三十人的小子,眼睛那么毒,以后在厂子里八成是不能混一天过一天了。真要到了那程度,这小子手起刀落断然不皱一下眉头。还想继续在这里混饭吃的杜有才,就当他是老佛爷,谁叫人家能发工资呢。
杜有才的自我腹诽准了几分,陈望中留下他这个在厂子里有点威望,却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副厂长,也不过是缓兵之计,在没找到更可靠的人之前,先让他顶着。
陈望中交代杜有才明天就让人开始清理厂子,后续的整体规划完成了,马上先干基础性的工作,机器一到上马安装,陈望中要一个月之内恢复生产。
……
王文秀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不知道是每天不能见到儿子的矫情,还是真的到了更年期心情的忽好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