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个艰难的步步惊雷的过程,从起初一声令下的石破天惊,到九十年代姓资姓社的激烈争论,人的思想也就是在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战战兢兢中开始变化。
除了少数类似于王莽这样强行按上穿越者帽子的牛人,很少有人能超脱时代局限性,前望五百年。地处西北的东阳县,也就更不可能有人预测到未来社会的大势,从而做出超脱时代的惊人之作。
能收购半死不活的国营水泥厂,称得上有点眼光,但还不至于让陈望中担忧被此人抢了先。
俞鸿亮的速度很快,郑永年这个陌生的名字出现在陈望中面前。
和猜测的没什么太大的出入,郑永年靠着在东阳县经营的不俗的关系网,轻而易举的拿到了清泉水泥厂的经营权。
九十年代大多数国企风雨飘摇,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大规模的国企改制,造就了混乱一时的下岗潮。
有正常过渡起死回生的企业,也有被挖空心思倒卖国有资产的龌龊勾当。
连年亏损的国企,需要新鲜血液,更需要一条活下去的出路。
清泉水泥厂已经连续亏损多年,债台高筑,年产量已经从高峰的几万吨变成了如今的几千吨。
工人拿不到工资天天闹,税收降了一大半接近于无,地方收入断崖式减少。已经接近破山边缘的清泉水泥厂,被政府甩掉包袱成了不二选择。
“郑永年这家伙我了解了一下,也是混了多年的老油条了,正面和他谈,难度很大,他必然会坐地起价,收购的成本将被无限抬高。”俞鸿亮对这事比较上心,陈望中之前的那番话让他思考了很久,越来越认同他关于房地产的判断。房地产以他们目前的实力插不上手,那么房地产上下游的产业大有作为是绝对的。有点可惜的是他在电话里和曹美凤聊过这事,奈何这个妹妹向来谨慎,对陈望中的判断还在将信将疑中。
她说除非是神仙,否则没有人能精准的预测未来的大势。房地产投资巨大,稍有闪失,自己这十几年的努力将毁于一旦,重复着哥哥当年从云端跌落的老路。
曹美凤掏心窝子的话,让俞鸿亮选择了闭口不言。预测终究是预测,没有强有力的佐证,这个妹妹的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他相信有一天美凤终究会明白,陈望中是对的。
相比于情况更加复杂的政府,如今清泉水泥厂在私人手上,陈望中远没有俞鸿亮担忧的那样忧心忡忡。
“有件事比较奇怪,郑永年收购水泥厂一两个月了,没什么动静,既没有扩大产能更新先进的机器设备。也没有裁员,进行内部整顿,和之前一样没什么变化。”俞鸿亮本能的觉得这里边有问题,郑永年的身价并不丰厚,也不是那种家里有矿山,没脑子乱冲的富二代以败家著名。收购了却没动静,难道等着厂子一天天烂掉,连当初收购的本钱也赔个精光?
很显然以郑永年混了这么多年的眼光,还不至于强行把智商降低到三岁孩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