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镇上的习俗,陈望中找了个本地有名的风水先生,挑了个好日子,在砖窑厂边举行了一场小型的仪式。
那一天来送礼的人多的排起了长队,林关镇这个冉冉升起的牛人,谁都愿意拿着点廉价的礼品礼金,换得日后在陈家小子面前能说得上话的机会。
认识的来了,不认识的八杆子打不着的也攀亲带故的来了。准备的东西本就不多,马上派人去镇上置办各种需要的食材,第一波宴席刚刚吃完,还没有吃的人接着收拾桌子,吃第二波。
盛大的程度比得上曾经那些在林关镇说的上号的牛人家里的红白喜事,甚至超出了几倍不止。
陈海山只是当天中午露了个面,其他的时间陈望中都让他待在学校。陈望中也没有让王文秀忙前忙后的操持着干一次能歇半个月的流水席,盯着家里东西的调度,其他的事情都是雇人来干,那年头有大把人想要干点零活贴补家用。
闹哄哄的仪式结束,拖拉机和三蹦子拉着首批出窑的砖,驶向第一批客户的门上。
黄昏的时候,当一家三口走在砖窑周围满是炮皮的路上,陈海山背着双手,面对西天燃尽的夕阳,半天说不出来话。王文秀跟着丈夫一步不离,砖窑带给她的满足远远比不上一个大孙子响亮的啼哭。
“爸、妈,想高兴就高兴,想笑就笑,这里没人,工人都回去了。”
陈望中带着点臭美,不要脸皮的话,让二老确实笑了。
为什么不能笑,凭什么不能笑!
但他们知道,这个时候还不是他们手舞足蹈的宣告一切成功的时候,他们怕影响了儿子,让他膨胀。他到底是年轻啊,嘴春风得意的时候,越是要保持清醒。
这时候的气氛很不适合二老说教式的嘱咐,谁也没有说话,他们更愿意在日后的日子里循循善诱的告诉他应该注意的道理。
……
人是感情动物,所以才有喜怒哀乐,情绪的极致也不过是大喜大悲。是不敢面对这个给自己太多伤痕的世界,还是舔净伤口从新站在曾经的土地上唱一曲粗犷的秦腔,没有人比这个时候的俞鸿亮更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俞鸿亮回来了。
陈望中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到了东阳县的时候,见到了从长安回来已经好几天,风采未变的俞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