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归山’缘何得名?”
坐在马车上,秋茗上仙透过薄薄的纱帐,隐约看见外面有许多小贩沿街叫卖。这不归山的山脚十分热闹,竟然能与京城里最繁华的街道相媲美,实在有趣。
“这个呀,要从我们的祖皇帝说起了。”张嬷嬷是路府里的老人了,在京城时间久了,自然知道许多当地的奇闻异事。她听上仙问起,想起新夫人是从江南过来的,不知道也属正常,就开始说起这不归山的名称的由来。
“当年群雄割据,天下一分为几,老百姓日子苦,常受战火纷扰。乱世之中谁能得到最后胜利并不重要,大家伙儿盼望的是能早日统一,别再过那糟心日子。不过我们祖皇帝到底是天命所归之人,在当时也是最被看好的一个。”
张嬷嬷到底是读过书的人,她和现在依旧在路老夫人身边伺候的李嬷嬷一样,跟着路老夫人见识的多了,眼界开阔,并不盲目崇拜皇权,说出的一字一句也很有分寸,不会叫人拿了把柄去。秋茗上仙听她讲起这段往事觉得很感兴趣,就眨了眨眼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后来呀,天下就剩下两大股势力,祖皇帝经过万般凶险的战斗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我们大裕,定国都于京城。当时老百姓们都欢快极了,真盼着日子能像咱们的国号一样,能过的和和美美,富有余裕。哪成想还没等歇一口气恢复恢复元气,关外的蛮子们就长驱直入,一口气打到了不归山山脚下,就差一个突破就能毁了这个新生的国家。”
说到这里,张嬷嬷脸上的表情转为气愤,好似对当时的人们的经历感同身受,对蛮子们深恶痛绝。
“好在祖皇帝真的是天选之人,有神仙相助,保住了我大裕江山。那蛮子的军队刚到不归山山脚驻扎一晚,就被山上的巨大落石击中,死伤颇多;后来又有鸟雀飞过,投下不少火种,把他们的粮食行囊全烧毁了。蛮子的大汉被祖皇帝的部下生生活捉,蛮子的野心就这样断送在不归山山脚。”
“从此以后,这座山就被命名为‘不归山’,意为‘外敌入侵必不能归’,不归山也就成了我大裕的守护山。所以如今有许多人愿意住在不归山的山脚,这山真的很灵啊。”
张嬷嬷读过不少书,眼界很开阔。她也许没有那么盲目崇拜皇权,但是对于鬼神是相当敬畏的。
然而秋茗上仙听到张嬷嬷讲的不归山名称的由来只觉得槽多无口。
神仙相助?神仙哪有那么闲,还费心费力帮助某某人称王称霸?最多只是在人家已经成功时锦上添花,多结几个善缘罢了。当年大裕的祖皇帝同入关而来的蛮人的大汉在不归山的山脚下一决生死,实际上是在经历最后的角逐。
结果没出来之前,谁也不敢站队,就怕站错了队遭到胜利者的驱逐。所以神仙们又不当凡间的官,干嘛委屈自己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而山顶落滚石和鸟雀衔火种这两件事,实在是太像政客们能想出来的办法了。把这异象安排到鬼神身上,既能解决倒霉大汗,又能树立起祖皇帝受天命眷顾的形象,一举多得,很好呀。
只不过上仙到底没有多言,只是沉默下来,倚着抱枕看向窗外,就这样透过薄薄的纱帐看着车窗外热闹的景象。
到了山上的寺庙,秋茗上仙扶着张嬷嬷的手缓步从车上下来。寺庙里是不允许马车通行的,接下来的一段路都要靠香客自己走完。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全是人,上仙她们一行人其实来晚了,真正诚心拜佛的人都是早早就爬上山来占个前排,哪里会等到现在!
好在陆家的名帖还是很好用的,张嬷嬷从袖中掏出临走时路老夫人吩咐人塞过来的名帖,那带路的僧人瞧了瞧名帖,赶忙请上仙她们往里去。
远远望见某一棵绑着诸多红丝带的大树时,忽然响起一声清越的笛啸,将众人的目光猛地拉了过去。只见树下倚着一个绿衣公子,身姿卓越、气质非凡,他手持长笛,灵活地移动手指,吹出一曲欢快鲜活的小调。
仿佛是察觉到有人在看他,那绿衣公子抬起了低垂的眼,桃花眼里似有花瓣飞过,打破了一池平静的春水,变得波光潋滟、盈盈动人,在许愿树下,美得像画。
“他吹错了。”
别人都沉浸在这技艺高超、清越动人的曲调之中,秋茗上仙却皱了皱眉头。
“佛门之中忽然吹什么笛子,平白扰了他人清静。大师,你快去阻止他,免得佛祖怪罪下来,大家都不开心。”
带路的僧人:“……”
路家的丫鬟婆子:“……”
角落里听墙角的小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