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火弄小,将锅烤干,林琳用她的饭盒盖当勺子,将面糊沿成锅边画圈。
连油都没有,林琳很担心会糊。不过那也没办法了。
很快一张简易的薄饼就做好了,用锅铲将饼起出来,林琳放在自己的饭盒里,轻轻的撕了一块尝了尝,咸淡适合,味道不好不坏。
朝屋里喊了一声,让夏小雪和张悦也来尝一尝。
两人其实都没对这对中午饭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不过在吃了林琳烙的薄饼后,都满足的笑弯了眼睛。
熟的。
试验成功了,林琳给自己点了个赞就手脚麻利的将剩下的面糊都烙成了饼。林琳的饭盒很能装,但也装不下四人份的薄饼,所以分别将这些薄饼装在三个饭盒里。
夏小雪的多装了些,毕竟一会儿还要给姚天分一半。
饼都烙好,林琳刷了锅,又在锅里添了些水,准备一会儿用锅里的热水刷碗。不想刚添了些水,刚子就来了。
林琳那会儿治了强子,木二叔回去后,跟家里人一说,木二婶子就说送些东西过来。只这会儿家家都不富裕,也没什么可送的。
想到林琳几人刚到这里,缺盆少碗的,木二婶便说送些实用的。
一块菜板,两个后世吃面那么大小的木碗,一个木碗里装了一碗酱菜,一个则装了五个鸡蛋。
林琳见了,谢过刚子,又问了强子现在怎么样。刚子说他哥还好,便匆匆离开了知青点。
看到五个鸡蛋,林琳回身洗干净鸡蛋和装鸡蛋的碗,便借着锅里的水打了个蛋花汤。
只有盐和蛋的蛋花汤。
北方的九月已经有些凉了。不过中午的时候,太阳晒着倒还有些暖意融融。
林琳三人商量了一下,便决定去院子里那个木桌处吃饭。
端着东西出去,夏小雪又朝男知青的屋子喊了一声姚天。
姚天还在寝室里侃大山,听到夏小雪喊,便走了出来。见是吃中饭,麻溜的回去取了饭盒。
一时四人坐在院子里吃着对于她们几人来说都异常简陋的中饭,又谢了林琳拿出来的鸡蛋。
毕竟这鸡蛋是人家指明送林琳的,属于林琳的私产。林琳笑了笑,说回头一个鸡蛋还十个就行。
大家都笑呵呵的应承了,不过谁也没当真。吃着吃着,先是说起了搭伙做饭的事,然后又说起了柴米油盐等等做饭需要的材料。
木二婶虽然送了两个海碗,可这两个碗也不够她们正常使用的。旁的不说,至少得有个洗菜的盆和切菜的刀吧。
“缺的东西太多了,光是在村子里淘换跟本不可能,得去一趟县里。”林琳喝了口汤,接着说道,“县里离这里不算太近,不过队长有自行车,可以想办法让他骑着自行车带我们去。”
人生地不熟的,有个本地人带着买东西也能找到路。当然,最让林琳担心的是她还能记得来村子的路,姚天三人却并不一定会记得,要知道昨日从县里往太叔村赶的时候,天都黑了。
黑灯下火的,他们又累又饿,能记住路才怪了。
林琳说完,就看了一眼姚天。
姚天一听这话,连忙表示他一个大老爷们,跟着队长出去方便。
姚天有眼力见,林琳一看他,他就明白了。说完这个话题,夏小雪又提出了烧柴的事情。
现在是集中生产,生产队大多种的都是玉米。玉米杆子是村民主要的烧火材料,不过也会捡一些树枝回来备用。
前两年村子里倒是不拘着人用玉米杆子,不过因为某些村民不知节制,总觉得用少了自家亏的慌,最后弄得能烧到来年冬天的玉米杆子刚过完年就没了。所以到了后来,玉米杆子都是按人头分到各家的。
今天中午烧的是老知青给的一捆玉米杆子,晚上却不能再用人家的了。所以这个烧柴也是个问题。
“吃过饭,我想办法去县里一趟,将缺的东西都买回来。呃,你们得给我列个单子,不然我还真的不知道要买什么。”
又吃了口饼,姚天也不知道是真的饿了,还是林琳手艺好,竟然还觉得挺好吃。“我去县里,你们去拾柴?”
林琳对这个分工没意见,刚要点头,就听张悦和夏小雪提出她俩拾柴,然后晚上还由林琳做饭。
“防人之心不可有,害人之心不可无,你们说,咱们要不要再买个大一点的箱子装米面什么的?”夏小雪说完,见三人都直愣愣的瞧她,连忙补充道,“我看老知青就是这么干的。”
“那就买一个吧,也没多少钱,最重要的是还能防老鼠。这个箱子我买吧。今天先这样,以后捡柴的活也归我。”
“木二叔那里有更大的箱子,要买就买个大的。”
“嗯。”听到林琳姚天赞同自己的话,夏小雪眼睛亮晶晶的。
张悦见此,也插话进来,“那以后做饭,我们仨一人一天。今天是刘姩,那明天是我,后天是小雪。”
林琳二人听了,点头表示没有意见。
“其实,若是明天不干活的话,咱们可以起早走着去县里。我也想再添些东西。”
林琳看一眼张悦,什么都没说,继续吃着自己的汤和薄饼。她倒是不缺什么东西,不过要是能去县里逛一逛也挺好。
“听有县里都有国营饭馆,我出门时家里给带了几张全国粮票,咱们还能好好吃上一顿。”姚天一口气将饭盒里的汤都喝了,笑着提议。
姚天说完,大家都心动了。最后几人的决定便是等秋收后没活了,大家一道去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