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具体是什么办法呢?
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晒盐。
晒盐法其实两淮已经开始使用了。
比如用芦苇直接淋上卤汁暴晒后,盐就会在芦苇杆上结晶,到时候轻轻一抖,芦苇杆上的盐的晶体就会自然掉落。
但这毕竟还是消耗芦苇,只能作为煎盐法的一种补充。
“改进制盐法,我倒还真有三种办法!”徐鹤点了点头道。
陈华、老郑头大喜过望,陈华激动道:“说来听听!”
徐鹤道:“两淮卤池建在高处更易成卤这点很好,只是取海水需要人力往返,效率太低,不如建一潮汐水车,涨潮时,将海水引入海边沟渠,然后在海边建个人力提水车,将海水引入高处!”
水车和提水车在江南一带早有人用,虽然不算普及,但陈华和老郑头显然都是听说过的,他们听完后连连点头。
尤其是老郑头,一边拍大腿,一边懊恼道:“我们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么轻省的办法!”
徐鹤心里偷笑,其实就算他们知道了又能如何?反正都是给人打工,而且工资又不高,就算有聪明的灶丁想到此节也不会多嘴,多引海水也就意味着要多多熬煎,赚的钱再多也是被盐霸盘剥走,谁高兴多这事儿?
所以解放思想也是提高生产力,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老郑头看了陈华和徐鹤有关纲运法的改革,将来灶丁制盐有赚头,他们当然乐意改进生产方式咯!
“第二,改熬煎为暴晒,改煎盐为晒盐!”
陈华眼睛一亮:“说说看!”
“先用不易渗水的三合土砌晒盐池和卤水井,井上加盖,池上设棚,就日而御雨,日出则将卤水投入盐池,晒二三日则成颗盐!遇雨则有棚、盖遮蔽,不使卤水稀释!”
徐鹤借用徐光启的话总结道:“无有晒而不成者!”
这可是这位大牛在自己家乡亲自试验的结果,经过科学论证过的结果,徐鹤当然有信心。
陈华看向老郑头这个资深灶丁,老郑头点了点头道:“似乎可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