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长叹一口气,道:“她算是殚精竭虑了。”
清沅在夕露巷住下之后不久,他一直在注意她的一举一动,起初还没看明白,但等这诗一出来,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正月十五赏灯那一天,她其实已经提前告诉他了。
“……等时间久了,你就会知道,京中人并不是真的那么喜爱你。他们只是喜欢热闹,一时新鲜。他们永远不会像宁州人,是真心诚意地爱戴你。”
“请殿下小心。”
她一步一步都计算好了。
她知道三月初三时候,她咬死不说真相,一定会触怒他。
她拼着自己伤,甚至自己死,也要毁他的名声。
如果她死了,就是明嘉皇帝亲批的孝女为了护卫太后而死,民间到时候会如何怜爱她称颂她,他完全能想到。
她没有死,但甘受贫苦,住在穷街陋巷,还在为太后伤心。这样的故事,文人怎么会不爱写?
封海平看燕王出神,他唤道:“殿下?”
燕王看向他,说:“夕露巷……”
封海平道:“殿下要再抄一次顾夫人么?再抄一次,她就再没力气折腾了。”
燕王抖了抖那张纸:“这首诗虽有夸大,但说错了么?”
他确实阻拦了太后与皇帝相见。
封海平一时无语,他想了想说:“可是殿下这么做都是有道理的。”
他毫无道理地站在燕王这一边。
燕王道:“随他们去。总得让他们发泄发泄。我岂会恐惧被天下人议论。”
封海平没想到燕王竟然就这么轻轻放过了夕露巷,他又想是不是燕王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看来我也得去夕露巷看一看了,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竟能搅出这样的风波。”
燕王道:“不许胡来。”
封海平见燕王神色严肃,立刻笑道:“我只是想知己知彼,绝不会轻举妄动。”
封海平走后,燕王又看了一遍那首诗。等皇帝来了,燕王亲自检查了一遍他的功课。
看到他练的字的时候,燕王问:“贤儿,你想顾先生么?”
皇帝立刻说:“想!我想她回来教我。”
如今教皇帝书法的是一位老先生,上课很严肃,当然不如清沅那般温柔细腻。
皇帝好似看到了一丝希望似的,对燕王撒娇道:“皇叔,你能让沅姑姑回来吗?”
燕王只说:“你要再用功些,顾先生也许就会回来。”
皇帝虽然才六岁,但已经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实现的承诺,哪些是说了敷衍他的。他不再追问,只答应说好。
燕王翻着他的本子,又淡淡问:“贤儿,你想你的母后么?”
皇帝迟疑了一下,小声说:“不想。”
燕王看着他,问:“为何?你有段日子没见到她了。”
皇帝垂着头,有些别扭,但燕王还在看着他,他不敢不说。
“因为……母后又不来看我。是她不来的。他们骗我说母后病了,其实母后根本没有生病。她不要我了。”
燕王手一顿,他说:“谁告诉你的?”
他要宫人一律对皇帝说,吴太后要养病,需要静养,所以不能与他相见。等吴太后“病”好了,就会见他。
“谁说太后不要你了?”燕王追问。
皇帝小声说:“赵嬷嬷说的。”
赵嬷嬷是宁州派的人。其实不用问,皇帝现在身边的人全都是燕王安排的。
这天晚间的时候,燕王又去了夕露巷。
夏天快到了,清沅穿了浅色的薄裙,坐下时候,能看出腿的形状。
她没有给燕王上茶,而是直接从藤上摘了一串葡萄。
“殿下解解渴吧。”她柔声道。
燕王与她一起分食那串葡萄。
他看起来有些伤心。清沅自己吃着葡萄,也不去安慰他。只要他不是来找她算账的就好。
“最近侍卫没有换了。”清沅还是主动开了口。
燕王像醒过来,说:“这批人你总算满意了,我就没有换。”
清沅一愣:“我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
燕王就知道自己闹了个笑话,他终于笑了,他也不嫌丢人了,把事情说了。
清沅听到“体格强壮的汉子”那里已经撑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她说:“原来你不知道,清泠是个野孩子。”
笑完了,清沅才说:“不过殿下什么时候能把这些人撤走呢?”
燕王道:“给你看家护院,做做粗活,还能镇住顽童,这么多好处,你就留着放心使。”
清沅微笑道:“可他们到底是来监视我,并监视和我来往的人。”
燕王看向她,说:“和你来往的人有什么不妥么?”
清沅想,燕王应当已经知道那首诗的事了,京中到处都在传,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所以他应该知道这是她的手笔了。
他以为只有他会让人唱“四只燕子来”吗!
她又觉无趣,把剩下的半串葡萄往燕王怀里一扔,多/汁的葡萄污了他的衣襟,她起身就想送客:“原来殿下是来算账了。”
燕王柔声道:“才好好说了两句,怎么又翻脸?我来告诉你,今天我让皇帝去见吴太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