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最近红光满面, 走到哪里, 都一脸春风得意的神情, 让跟在四爷手下办事的几个幕僚都发现主子爷的变化了。
就更不要说在四爷身边贴身伺候的苏培盛和高吴庸两个了, 那是在心底里对清风水榭那位,服气的很。
也不知道这久给主子灌了什么迷魂汤, 每次从清风水榭回到前院。
就是连晚间处理事务的效率和时间都加长了不少, 让爷现在干事就更是不分日夜了。
若不是爷在面对外人, 还是一副冷冰冰的俊脸, 整日不苟言笑。
就是回话, 都异常谨慎细微的话,苏培盛是真要觉得主子出事了。
就比如现在吧, 都已经到傍晚近酉时了,也不让摆晚膳, 也不说具体去哪个院子。就一直埋头看着折子,半天没理苏培盛禀的话。
正院福晋,和梦竹院的李侧福晋, 都派人来说身体不舒服, 需要爷去看看,听听爷怎么说的。
“都病了?”
头都没抬起来, 耳边听了就过, 四爷最近将户部的近况商量着,上了好几个折子上到康熙手里。
就因为他这股死不怕事的韧劲, 别人要跟他交好, 也被他一副冷冰冰的黑脸给噎得, 躲的远远的。
康熙反而对四爷不在朝堂上拉帮结派对他不怎么戒心了,即便他说话讨人厌,一点不懂看脸色的执拗性子。
都因为上次永和宫里,德妃那一番作的区别对待,起了亏欠之心。
四爷这个户部银两亏耗巨大的折子上到康熙手里的时候,爱面子的康熙,着实被气的不轻。
他一千古之帝,现在竟然有人告诉他,他这大清朝皇帝,要差钱了,啥啥都要节俭了?
这叫什么事儿?
这又是什么鬼话?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每年上贡的响银珍品,各年的农商关税啥的,他大清地大物博,他即便自个不亲自接管户部。
他也是对这个数字有个基本概念的好伐,你现在跟朕说,朕缺钱,朕的大清国库缺钱?
如果给他上这个折子的,不是自己儿子的话,康熙是真想将他拖出去扔了或者砍了都好,这不是危言耸听吗?
可就因为这个事吧?第一份折子上来的时候,康熙是直接用朱砂笔一批,批注语为:
“朕之大清,每年农耕丰收,国之一片国泰民安,国库税收征收也合理充实,汝竟言朕缺钱呼?”
折子就这么被扔了回来,甚至康熙气的,好大半月,看都不想看到四爷,着实康熙这个时候了,江山该打打了。
功绩从当年擒鳌拜执政,到平三番之乱,到收服台湾,甚至跟北边俄罗斯都大打一架。
再到最后的三征葛尔丹,他爱新觉罗玄烨怕过谁,怂过谁?
好伐,现在,来拆自己台的,竟然是自己儿子,他能说什么,又不能杀,只能狠狠骂一顿,让给出真实数据来,否则就撤他的职。
四爷也不怕事啊,康熙让找证据,他还真就敢搞事。
将户部历年来,每个官员借的银两,每次南巡给拨到下面的银两,还有宫里每次花销和各种各样的打赏。
简直是将近三十年来甚至到先帝顺治帝那一流就还存在的问题,都给整了个厚厚的大数据奏折上来。
看着御书房整整半人多高,摆放了两个案桌的数据,康熙不服也服气了四爷这个较真一丝不苟办事风格。
最后只好认命的将四爷叫进了御书房,恶狠狠的瞥了他好几眼。
才让他将户部历年的税收,结余,还有他说的什么官商勾结,官员借银啥的,全给他背重要数据出来。
整这么多事儿出来,还不就是想让他听他说说真实的数据吗?
四爷办事,就是死较真的那种,看着国库的渐渐亏空,他急的头发都白了。
他本就是刚正不阿的性子,从小在宫里地位不尴不尬的他,跟能懂底层人民的疾苦。
现在是看似国家安定平稳,可是现在官商勾结,在各州县等地,百姓赋税还是很重。
又加上治河问题,如果再逢个旱灾水灾的,一下又是好多问题。
是以等康熙让他背数据出来的时候,四爷就这么立在御书房里,洋洋洒洒的背了两个多时辰。
中途可是一口水都没喝过,就这么将这些细致化的数据全都呈现在康熙跟前了。
临末,四爷总结性的叹了句,“皇阿玛的功绩,何止是丰功伟绩,岂是用言语可以描述。
儿臣细读皇阿玛执政以来的杰出功绩,只心里生出慢慢的崇敬和自豪之情。
可如此丰功伟绩,若国库持续亏空下去,倘若自然灾害呼?战争呼?何以?”
康熙是明君啊,更是圣贤之君啊,他虽自傲但是并不自负啊!
当年从父皇顺治帝手中接过大清的江山,他隐隐记得国库银钱总有一千多八百多万两。
在他手下,官员禀报最好的几年,当是有四千多万两银两在国库才对。
这才是他死不理解四爷跟他说国库亏空,甚至已经严重到彻底影响到国家安定等的地步,这才是康熙恼火四爷的地方,说他危言耸听的原因。
康熙握着有些发紧的手臂,穿着明黄的黄袍,甚至是连奏折都没批了,抬头看了眼四爷,问,
“老四,既如此,你说,现在国库具体的存银是多少,给朕说真话,朕还没有昏聩到听不进实话的地步。”
“存银账面近有一千八百万两,实际现银不足八百万两。”
听到声音,康熙连手里的毛笔都砸了,怒道,“剩下的呢?”
四爷一句“都是白条和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