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第 334 章(2 / 2)

但是这场动乱,一样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唐执行了百年的府兵制和均田令的崩溃。

府兵制和均田令乃是大唐的根本所在,可是大唐已经强大了百年,也兴盛了百年,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到了国家已经没有土地赏赐建立的军功的将士们了,更别说,大量的百姓因为土地兼并而衣食无着、沦为乞丐。

这也导致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军队起事之后,大量的百姓纷纷响应他们。

东面,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部队,在李嫣的火铳(以长铳为主)部队的覆盖打击下溃不成军,西面,则百姓们纷纷高喊着:“我们要土地!我们要吃饭!”拿起武器冲入禁中,或者为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部队打开了城门,迎接安禄山的残部入城。

李隆基不得不带着杨玉环出逃。

依旧是在马嵬坡,将士们闹事,不肯走了,要求李隆基处死杨玉环,他们才肯继续西进。

杨玉环知道,李隆基往日里对自己的宠爱,终于化作了夺命的绳索——光大明宫里给她做衣服的,就有七百多人,更别说,她娘家的姐妹们的奢侈,乃是有目共睹、无可辩驳的。那年随玄宗皇帝游幸华清池,杨氏五家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奢侈得无以复加。可是当时光洛阳就有三十万的乞丐,长安乞丐的数量也只多不少。

更别说府兵制和均田令崩溃之后将士们的生活是何等的困苦了——他们以命相博挣下军功,结果还被打了折扣,换不来应得的田地,将士们哪里不闹事的?

杨玉环最终把自己收拾得体体面面的、投缳自尽,终年三十七岁。

在杨玉环投缳自尽的时候,破庙外面,杨国忠和杨氏姐妹们被诛杀,鲜血溅地。因为是贵妃,杨玉环得了一个全尸,可是杨国忠和杨家的其他人,就没有这个幸运了。杨国忠是被肢解,头颅被头被木仓挑着竖在驿站门口,而残躯与他被砍翻的姐妹们一起,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将士们纵马踏过他们的尸体,因而尸骨无存。

马嵬坡之后,李隆基在高力士等人的护卫之下入蜀,而太子李亨和皇孙李倓、李俶北上凉州,准备联合李嫣抵御安禄山和史思明部队。

而这直接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李亨到底要不要登基为帝。

要知道,唐皇昏聩不得人心,已经由来已久,马嵬坡之变,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可以说,若是李亨在这个时候登基为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一来名正言顺,二来有利于重振军心。

问题是,这一次,李亨没有了朔方诸将的支持!

因为朔方军早在多年前,就被唐皇李隆基送给了李嫣。

要知道大唐十镇,分别是: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和岭南五府经略使。

其中,范阳、平卢、河东挂三镇帅印者,正好是安禄山;朔方多年前被送给了李嫣,一直没有收回来;而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正好是安禄山的族兄,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一年,就联通安禄山留在长安做人质的儿子一起被唐皇砍了脑袋;安息和北亭远在西域鞭长莫及不说,如今正乱着;剑南和岭南又距离中原颇远,其中剑南节度使杨国忠刚刚被士兵们所杀,根本就不抵事儿。

也就是说,现在的太子李亨,除了他自己的两个儿子,根本就没有人支持。

哦,也许刚刚上任的河西节度使郭子仪算一个。

问题是,听说了李嫣方面是王忠嗣领兵之后,郭子仪第一个反对李亨登基。

这让建宁王李倓十分困惑:“郭将军,您何出此言?!父亲登基,才是名正言顺,不是吗?”

郭子仪道:“殿下,请恕臣冒犯。臣以为,恐怕邽王殿下亦有逐鹿天下之心。”

“你说什么?!”

“殿下,若是没有邽王殿下,臣此刻很乐意奉太子殿下为君。怎奈,邽王殿下早有逐鹿天下之心。”

李倓还想再问,李亨却制止了儿子,反问郭子仪:

“爱卿,你说的,可是真的?”

郭子仪道:“殿下,邽王殿下早年就手握玄甲苍云、天策府两支高祖皇帝太宗皇帝一手打造的奇兵。若是当年,她把这两支军队献给陛下,陛下还会让她和亲吗?”

李亨摇了摇头。

重要的不是兵权,而是态度。

李亨可以肯定,当年的李嫣若是不想和亲,以她的智谋,以太子瑛的地位和权势,就是他的父皇都不能直接开这个口。因此,多年以来,李亨一直都很肯定,和亲,是李嫣自己的主意,当年的武惠妃固然出了手,也有唐皇李隆基默许之因在内,可是李嫣自己的意愿才是主要的。

更说得不好听一点,在李亨看来,若是李嫣当初留在长安,恐怕还不会有三庶人事件,他的二哥太子瑛还好好地坐着储君,根本就没有他的事儿呢!

李亨犹豫了好一会儿,才道:“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琢磨,嫣娘会和亲,怕是她当年早就拿定了主意。”

经略大漠的主意。

她也确实做到了。

李亨不得不承认,若是他跟李嫣易地而处,他恐怕还做不到这么好。

郭子仪见状,着实松了一口气。

他道:“殿下,既然邽王殿下早就由此图谋,您说,她会甘心一辈子呆在大漠吗?”

李亨差一点没跳起来:“你的意思是……”

“臣以为,殿下何妨效仿宁王。”

这里的宁王,自然就是李隆基的大哥李宪李成器了。

李亨犹豫了一下,在两个儿子的惊呼中,点了头:

“不错,我原没有什么本事,多年来也不过是靠着小心翼翼,才得保平安。若是我现在登基,只怕见戊于父皇不说,还跟嫣娘生分了。昔年皇伯父就曾经说过,储君,是国家的职位,太平时节就以嫡长子为先,国难之时就应归于有功的。皇伯父尚且有此气量,我难道连遵循前例的勇气都没有吗?”

因此派遣使者联络李嫣,然后把军事委托给郭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