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双胞胎这件事来自于唐家的遗传,据说爷爷当年就有个双胞胎弟弟,只可惜英年早逝,如今的唐家后辈里也有几对双胞胎:二姑姑和三姑姑是双胞胎,宸大哥哥和梨浅大姐姐是双胞胎,嫣然与莞尔是双胞胎,如今又有了“小宇宙”组合。
照这么说来,这种遗传是传男不传女的,也就是说,笑笑以后是没什么机会生双胞胎的了,乍一想到这一点,心里还是挺庆幸的,之后又有那么一丝丝遗憾。
笑笑也不知今日怎么神经病似的想了这么多。
如今和母亲坐在炕边看着两个小孩子,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家常,又觉得岁月静好,何苦自寻烦恼。
“如今倒是静下来了。”珊娘说一句。
“什么?”
“方才一直有乐器班子在演奏,差不多演了两个时辰,如今静下来,可见是演完了。”
“娘觉得如何?那些琴声和歌声还可听吗?”笑笑问。
“都是难得的好。”珊娘笑道,“起初两个孩子一直在哭闹,也未留神听,等他们睡熟了再听,才发觉真是难得的好,这样的乐器班子在元龙朝也找不出第二家来。”
“哪里好?”笑笑知道,这一世的母亲是很精通琴艺的。
“尤其是方才有一段琴,非常高妙。”
看来珊娘也听到了宫八声的琴。
兴奋之余,笑笑又有些难言的感觉,因为一段琴声,居然就与母亲讨论起宫八声来——在自己看来,这种机会似乎永生都不会有。
“只是……”珊娘有些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娘说啊!”笑笑问得迫切。
珊娘极少露出如此迷惘的神情,仿佛想说出一个答案,又生怕自己说不对似的。
“我还是第一次听人用古琴弹奏《郁轮袍》。”珊娘道。
《郁轮袍》,听这名字有些耳熟,但笑笑的音乐知识一向是短板:“这个《郁轮袍》是……”——虽然是音乐白痴,但笑笑还是能听出这首曲子非常好听,即便不是由宫八声来弹奏,这曲子本身也该是很好听的。而且自己可以断定,在前世绝对没有听过这样的古曲,如果听过就一定能记住,再者说,如果真有这样的古曲存在,我国一定能将其发扬光大,其风头定然能盖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十面埋伏,等等等等……
珊娘对女儿的反应并不意外,这孩子从小就不擅长乐艺,于是便笑道:“这本来该是用琵琶来独奏的,据说唐代王维一曲《郁轮袍》,便成为了公主的座上宾。”
“哦~我说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啊,原来是曾经被王维演奏过的。”笑笑这才想起唐代王维的这段历史来,只是后世已经遗失了《郁轮袍》的原曲,难怪自己从来不曾听见过。
“以这首曲子的难度,很少有人能将其弹好……尤其是将琵琶换作古琴,更是难以驾驭。”珊娘望着院子里搭起的凉棚,白花藤已经长起来,用不了多久就是一院子的新绿,“曾经有一位故人用琵琶演奏过《郁轮袍》,算是我听过最好的了,想不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今日听见这位琴师的曲子,与那位故人竟有天地之别。”
不用说笑笑也猜得出,珊娘口中的那位故人,应该就是楚殿秋。
本来笑笑心里还有些不是滋味儿,但听见说其与宫八声相差甚远,便又舒服了点儿。
楚殿秋毕竟是精通琴语之人,他的乐艺定然不会是中人之姿,而这样的人对宫八声也只能望其项背……笑笑简直不敢想相信宫八声的音乐造诣究竟有多深。
“可惜不曾听过王维的曲子,不知其在演奏中是否也怀有恨意。”珊娘突然就说了这么一句。
笑笑一时不解:“什么恨意?”——曾经听父亲说过,母亲的音乐造诣是极深的,至少是高于楚殿秋的,据说这话外公也曾经说过。
母亲就算没学过琴语这种独特的技艺,但欣赏乐曲的能力还是有的,尤其在把握演奏人的情绪方面——用唐起帆的原话说:简直神人。
珊娘不介意和女儿分享音乐心得:“昔年那位故人在演奏《郁轮袍》时,便怀有恨意,当时大多数人听到的却是意得志满的喜悦……今日,这位大师演奏的《郁轮袍》,竟也暗含着恨意,不知何故。”珊娘摇头一笑,“莫非,只有怀着深深的恨意才能将这曲子弹好?”
“今日的曲子,有恨意吗?我怎么听不出来?”笑笑几乎是追着母亲在问——宫八声那样随遇而安的一个人,仿佛面对怎样的逆境都能泰然处之,说他有恨意?笑笑是不信的。
珊娘却平和道:“此恨意与那故人昔年之恨相比,正如他们的乐艺一般,是天上地下的距离。”
这句话笑笑听懂了,宫八声的恨意,甚至比楚殿秋还要深,深得多。
哪里来的这样大的恨?楚殿秋家族生意破灭,所心爱的女子心系旁人,才会生恨的吧?
宫八声,他哪里来的恨?
“此恨,非家仇国恨不可比拟。”珊娘叹了一句,便不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