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中的自私,是否应该受到谴责]
李梦纾顿了顿,神色认真地落笔作答。
“趋利避害乃人之天性,要求一个人于灾难中行大义之举,本身是压抑人性的。然正是因为有人压抑本性的自私与恐惧,方才会有了英雄。”
“学生不才,难论其对错,然自私者同样是灾难的受害者,学生未必会谴责其所作所为,但定会高歌钦佩英雄之大义。”
答完这道题,李梦纾忽然理解为何此卷名为“思想道德修养”,又为何不计分数了。
她隐约领会到太子妃出题背后的深意,愈发认真起来。
东阁楼中,顾翰墨看着眼前的题,也微微失神。
[远离故乡在外求学,报喜不报忧,是否为孝道]
这道突然闯入视线的题,一下子敲击了他的心脏。
掐指一算,约莫有四年不曾归家了,也不知母亲独身一人在凉州可还安好。
父亲早亡,是母亲靠着卖豆腐将他一手辛苦地拉扯大。
本以为被夫子引荐入北麓书院,将来定然前途光明,却硬生生让他混成了被逐出书院的下场。
让母亲一个人被瞒在鼓里这么久,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不孝。
思绪翻涌了片刻之后,顾翰墨方才继续往下作答。
前方的的封无羁倒是心无旁骛,太子妃问什么他就答什么。
[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
“此话原指万般行当都是下贱的,为由读书入仕方为正途,恕学生不能苟同。学生以为士、农、工、商本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读书人不懂得种粮食,农夫未必会筑楼起高阁,三者皆道商人满身铜臭,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世间何人不爱财?”
“读书人治理了天下,农夫供得百姓三餐果腹,工匠筑起了边境城防,商人则令盛世繁华,四者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皆是大周山河的骨骼与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