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应对举措(1 / 2)

回到镇上,林浩云就沉思怎么解决这个局面!

这个项目,能不能推动,能不能产生效益。说实话,他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竹荪种植,这无疑是一个好项目,在林浩云的记忆里,的确是能赚钱的项目。

可一个项目能不能赚钱,还真不是某个方面的原因。

这就跟种田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土地,不同的人去种植,产量也是会有变化的。天气,水源等等综合的因素,都会导致产量的变化。

一个懒汉,啥也不管,哪怕是做了这个项目,想必收成也不会很好。

更重要的是,产出之后,竹荪的烘烤也是一门学问,后续的销路,更是一个未知数,有可能现在看着价格很好,等到江口镇这边种植出来之后,发现国内不少地方都在搞这个,结果价格暴跌,这也是有可能的。

林浩云发现自己还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他只想到了这个产业好,能赚钱,却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之中,会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他只想到了1000亩的种植面积对于四个村来说,也就是每一个村250亩。总投入才75万元而已。如果是10个村民分摊,那肯定是需要投入很大。可如果是100户,200户?甚至250户的话,每一户也就一亩的种植面积,每户也才3000元而已。应该都投的起。

可他忽略了群众的信任基础,还有村民的具体困难。

比如江口镇去年的所谓GDP,按照贺新田给县里上报的数据,江口镇去年的GDP人均年收入差不多在3000左右,一个五口之家,一年有一万多的收入。

这个数字不低。可实际是,GDP本来就有水分不说。而且大多数的GDP都不是这么平均的。

江口镇有没有富豪,有!

几百万的老板也有那么几个,外出务工的人,肯定不止这个收入,可大部分的人还是没有这个收入的。

这就是纸面数据和现实情况的差别。

林浩云决定动用书记办公经费。这次来江口镇任职。县里是给他拿了几百万带过来的,先后两笔,一笔200万,后面一笔300万;总共是500万的经费。这笔钱放在镇财政的账户上还没动。

如今是时候拿出来了。

按照1000亩的种植投入,300万计算。

林浩云采取了政府+集体+农户的模式。

政府出资,集体出地、农户出工。

三方组建公司,不需要老百姓出一分钱。这样的话,推动就没有了难度。但却存在一个问题。出工不出力的问题!

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必须压着村里,安排得力的人来负责这个公司。做到有效监管。完善惩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