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不掉了!(2 / 2)

“六殿下,请!”

“云统领请。”萧羽淡淡一笑,抬脚而行。

特妈的!

真是时运不济,遇到这个冷面煞星。

很明显,这丫头是个高手,即便能和她打成平手,御林军也会闻声赶来。

走不掉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呱、呱——”

头顶上方,一群乌鸦呱噪飞过。偌大皇宫,越发显得森严,死气!

…………

武英殿内,皇帝正与文武大臣议事。

皇帝坐在龙椅上,焦头烂额。

“诸位爱卿,你们在底下嘀咕半天,到底是战,还是和,倒是给朕说个章程!”

“兵部尚书王焕,你先说!”

被皇帝点名,兵部侍郎王焕出列,行礼道:“启奏陛下,我大乾与北燕百年前签订“瓦桥之盟”,双方约定:以瓦桥关为界,大乾每年向北燕进贡三十万两岁币,互不侵犯。”

“过去九十年间,双方相安无事。但是最近十年,北燕不断在边境搞事,只要稍有机会,就会在大乾身上撕下一块肉,而大乾则被动防御,又屡战屡败,一退再退,最终丢失大片土地,只在黄河以北剩下几座城池。”

“现如今,北燕再次集结二十万大军,并且派来使团,要求大乾割让黄河以北全部土地,否则就对乾国大举兴兵。”

“臣以为,北燕就是一只永远也喂不饱的饿狼,妄图将我大乾步步蚕食,故此我大乾不能一味退让,不如跟北燕再干一仗,或许可以打胜,把之前丢失的土地、甚至燕云十六州也一同夺回来!”

皇帝重重吁了口气。“王爱卿言之有理。”

“户部,胡爱卿,你觉得如何?”

二皇子的亲舅舅、户部尚书胡长水出列,“陛下,如果真能夺回幽云十六州,自然是天大的喜事,可是太祖武帝曾有遗训,以和为贵。”

“现如今,我大乾太子于三个月前薨毙(薨hong,一声),至今储君未立,朝局不稳,人心不稳,同时南方又发大水,国库里的银子也只够赈灾。”

“此外,大乾若与北燕开战,西夏、吐蕃(bo,一声)、大理,这三个邻国极很有可能在背后下手,令我大乾腹背受敌。”

“综上所说,臣以为,陛下还是应当遵照先帝遗训,以和为贵,同时早立太子,以定民心。”

册立太子,讲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前太子乃是前皇后徐惠所生,现如今前皇后已死,太子也已经薨毙,新皇后徐瑾儿入宫两年,却一直没有侍寝,更别说生下皇子。

按照排序来说,二皇子靖王萧吉,是新太子的第一人选。

胡长水作为二皇子的亲舅舅,自然不遗余力地想要达成这一结果。

胡长水话音刚落,几个大臣立即出列附和:“陛下,胡大人所言极是,臣请陛下早立太子,以安民心!”

“陛下,胡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议!”

“陛下,臣也附议!”

皇帝没有开口。

便在此时,礼部尚书孙达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胡大人所言不错,故此,陛下不如派遣康王前往临安,主持赈灾,平息水患,替陛下安定民心!”

礼部尚书孙达是孙贵妃之父、三皇子康王萧瑞的外祖父。

三皇子排在二皇子后面,看似少了一点竞争力,然而皇帝迟迟没有册立新太子,恐怕对二皇子不太满意。

也就是说,三皇子稍作努力,多做功绩,或许可以翻盘,拿下太子之位。

孙尚书话音刚落,另有几个大臣出列附和:“陛下,康王知书达理,礼贤下士,实乃一代贤王,由他主持赈灾,定能平息水患,安定民心,彰显陛下之恩泽!臣附议!”

“陛下,臣也附议!”

老皇帝看了三皇子萧瑞一眼,幽幽开口:“此事稍后再议,现在先说北境。对了,靖王怎么还没有来?”

皇帝话音刚落,太监进来禀报:“启禀陛下,靖王已到殿外,六皇子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