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苍穹之镜(2 / 2)

星箭之盾 特路 4655 字 2个月前

在雷振华的带领下,星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他们终于发现预热环节温度控制不当导致炸裂的原因,原来是冷却设备的风道设计不合理,导致冷却不均匀。

雷振华亲自带领技术工人对冷却设备进行改造,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终于解决了冷却不均的问题。同时他也对抗辐照玻璃盖片完整的生产链进行优化升级。

对玻璃盖片原片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挑选,发现有明显的玻璃结石或在边部有裂口等缺陷,全部挑选出来,不允许存在裂纹及缺角,以免引起玻璃在炉中炸裂。

挑选好的玻璃盖片先进行磨边,之后再对研磨的边缘进行抛光,使产品最终既美观又安全。把磨抛好的玻璃盖片仔细清洗干净,除去表面的渍迹及污雾,避免基片表面受热不均,杜绝将杂质带进熔盐。进入熔盐前的玻璃盖片温度不应低于盐浴的温度,并保证足够的预热时间,以免玻璃盖片进入熔盐后炸裂。

对离子交换处理的要求是保持熔盐温度的恒定和保证离子交换处理时间的准确。冷却过程的原则是既要保证玻璃盖片正常冷却而不产生急冷炸裂,又要尽量缩短冷却时间,以避免高温下应力松弛而造成的强度损失。

玻璃盖片出炉后,必须将其表面的KNO冲洗干净,完全残存的KNO盐类和水与应,导致表面侵蚀失透。

雷振华亲自对生产工艺层层严格把关,确保生产出来的抗辐照玻璃盖片达到航天检验标准。

在一个个漫长炎热的夜晚,星箭特种玻璃工厂车间里总是灯火通明,雷振华和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各种细微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激情却丝毫不减。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申瑞瑾终于在实验室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成功改进了特种玻璃的性能,新的抗辐照玻璃盖片研发成功,生产车间在主任赵刚的带领下也顺利生产出合格的抗辐照玻璃盖片。

雷振华不敢耽搁,将生产出来的第一批自检合格的抗辐照玻璃盖片送到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物化测试所进行玻璃密度、折射率、温度循环实验、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及抗弯强度的检测。

等待结果的过程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

终于,检测结果出来了:

玻璃密度:

2.5297

g/cm;折射率:

1.5159;温度循环实验:所测样品没有出现裂纹或破裂现象,全部完好无损;平均线热膨胀系数:

66.43×10

K。

除此之外,老首长沈剑提出的几个关键数据检测也全部达标。

雷振华心中松了一口气,但他来不及高兴,又带着肖建国和申瑞瑾将抗辐照玻璃盖片送到天津市技术物理研究所进行抗电子辐照性能检测,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却充满了煎熬。

抗电子辐照性能检测结果:

瞬时通量:

1×10

e/cms;

累计通量:

1×10

e/cms,前表面入射;

透过率检测波长(λ)/nm透过率(T)

1%≤300≤0.16;400≥90.37;450≥90.90;500-

1100≥92.61。

再次顺利通过。

时间过得很快,2000年底,星箭公司彻底掌握了抗辐照玻璃盖片原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的产品通过河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鉴定,达到用于卫星的标准。

经过三次权威检测,雷振华心里已经有了底气,他满怀期待的将抗辐照玻璃盖片送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究所进行发射率的检测。

测试结果:发射率ε=0.85,合格。

当全部检测结果都显示合格的消息传回星箭公司,厂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咱们成功啦!”工人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雷振华兴奋的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主任沈剑打去电话,汇报数月来的成果。

电话里,沈剑非常肯定了雷振华星箭公司取得的成果,并催促雷振华立刻进入大批量生产大范围测试。

“现在就是二选一,是航天研究院下属研发机构,还是你们星箭公司,就看谁能率先抢占先机,航天飞船发射不等人,我还是那句话,真心希望你们民营企业生产出来的特种玻璃能用到航天飞船上,让以后航天事业有更多的选择方向。”沈剑说完就挂断了电话,他也只能言尽于此。

雷振华拿着自己星箭公司刚出炉的仅有0.12毫米厚的抗辐照玻璃镜片饶有兴致的对着太阳,镜片中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眼中满是欣慰和期待。以后星箭公司生产的每一块抗辐照玻璃盖片都将出现在遥远的太空,运用到飞船和卫星上面,组成中华民族的苍穹之镜。

他看到星箭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仿佛看到了星箭公司星耀苍穹,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熠熠生辉。

正在这时,申瑞瑾小心翼翼走到雷振华身边,欲言又止。

“怎么啦?小申。”雷振华疑惑的问道,他从对方的表情察觉到了异样。

“雷厂长,咱们的抗辐照玻璃盖片恐怕暂时还无法量产。”申瑞瑾咬着嘴唇艰难开口。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在雷振华头顶炸开,他只觉得眼前天地晃动,那太阳光变得如此刺眼,照得他头晕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