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相州城,忘机楼,赵构连夜听完赵子亮、梁景的汇报,独自一人在屋内凝思熟虑,手中拿着的,正是大宋靖康官家赵桓给他的诏书。这是明诏,可赵子亮还传回一条赵桓的口谕:“东京若有不测,九哥在外,可以断然处置!”
这话听起来没毛病,没毛病,恰恰就是“有毛病”。“不测”可指多种情况,是城池沦陷之不测?还是皇室不存之不测?“断然处置”,如何处置?是勤王救驾,还是自继大统?这也看出赵桓的矛盾和犹豫,对大金,还是抱有一丝和议的希望;对赵构,也还是有一点点的提防的。
但不管怎么说,赵构自己想要的“尚方宝剑”拿到了。“持节开府,便宜行事,节制各府郡勤王兵马”,这好像比历史上的权利大了不少啊。
赵构没有想到的是,赵桓会再次召见赵子亮、梁景,详细听取了几次战斗的全过程,赵子亮这几次的战斗全有参与,对赵构的印象也是最深刻,言谈话语之间,透露出禁军下属对赵构的敬畏之心,赵桓自己也深知,东京汴梁城,怕是很难守得住,可自己又不甘心做亡国之君,所以,他对和谈还是抱有希望。同时也清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外援呼应,和谈,谈何容易?
靖康官家赵桓,就是这样的一个矛盾体,他也想到了康王赵构一但手握诏书,等于彻底放开了手脚,听赵子亮所言,和他心中的九哥是那么似曾相识,却又若即若离。
赵桓也在赌,赌赵构还念在同为赵氏皇室,能为自己化解这次危急。既然要用人家,那就不好小家子气,况且目前来看,赵构起码在军中,还是颇有话语权的,他所需要的,就是对大宋文官的一道束缚的绳索,这条绳索,我有,给他!
多想无益,做是现实。赵构提笔在手,飞快写就三封书信,转身问吴喜:“近卫亲军都收回来了没有?可有伤亡?”
吴喜回道:“高将军半个时辰以前已经回禀,遵照您的吩咐,刘太尉在小李村留下一队哨骑,由岳飞统帅,负责探听消息,吴进忠率五人小队辅助。其余撒出去的近卫亲军已经全部回营,唐智重伤,有十二人不同程度轻伤,已经请郎中看过了,没有大碍。”
“恐怕还得让兄弟们辛苦一下啊,让高进和梁景、赵子亮来一下。”
吴喜转身出去安排。赵构望着吴喜略显单薄的身影,点点头,这孩子,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好好调教,必成大器。
片刻功夫,高进等三人报告而入。赵构手里拿着三封书信,递给高进两封,对他道:“让弟兄们辛苦一下,这两封信,明天一大早发出,送达磁州宗大人和龙凤山小龙湾军营赵指挥使,让兄弟们克服一下困难,事关重大,万不可有一点差错,必须保证送到二位大人手中。”
近卫亲军刚刚回来不倒一个时辰,休息三个时辰左右,又要出动,但赵构没有办法,现在手里,只有近卫亲军一支部队属于嫡系,人马本就不多,现在无法细化分组,所以,赵构的近卫军,担负着侦察、通信、警卫、安保等多重职能。赵构也是头疼,人手,还是太少。所以,这次让想让赵子亮回一趟小龙湾,让赵子明再抽调一百人过来,同时,加快加小龙湾军营的训练工作,一句话,时不我待。
赵构接着吩咐道:“子亮带一人回小龙湾,高进安排吴进孝带一个人回磁州见宗大人,回来时和几位大人一同回来,路上有个照应。梁景留下,有话交代,其余人回去休息,明天准时出发!”
几个人敬礼出去,赵构对留下的梁景笑着说道:“听子亮讲,这次任务完成的不错。赵老太爷还收了你作徒弟,这也是一段佳话啊!”
梁景回道:“承蒙师傅抬爱,梁景有缘。”
“你还真是缘分不浅,早闻赵老爷子功夫了得,也曾见过几面。是一个豪爽之人,我大宋有过几年边境安稳的日子,全有赖于赵老爷子戍边防御,他有功于大宋啊!”
其实,赵子亮、梁景回来后,已经详细汇报了这次行动的前前后后,包括收梁景为徒,全力支持康王的态度等等。赵构从中发现了梁景不俗的表现,沉稳、机智、担当,又不失狠辣、果断,赵构手里很缺这样的人手。这样的人,往往都能独当一面,堪当大任。但这样的人才,除了长时间的培养外,更需要天赋,而梁景,二者俱佳。
“梁景,我计划让你去一趟中山府,此次任务非常艰巨,而且路程不近,将近五百里路程,着实辛苦。你准备一下,带两个小队过去,先想想,都带谁去?”赵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