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9章(1 / 1)

第4669章

前文说到,司马懿洞察了王凌试图谋反的心思,却陷入两难!王凌是个刺头,心腹大患,司马懿早晚必欲除之,何不借其想要造反之机,铲除王凌,永绝后患呢?有什么为难的?因为现在,还不是出乱子的时候!

司马懿的改革新政,正如火如荼地推广实施,已初见成效,亟需养精蓄锐,积攒内力,突然发生一场变乱,司马懿还得发动大军前往征剿,耗费钱粮不说,刚刚恢复的国民经济,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要知道,青州是朝廷税收的重要保证,王凌若在青州叛乱,朝廷派兵平定,势必要把战火烧到那里,一场大战下来,满目疮痍,断壁残垣,十年都很难恢复元气,这对全局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司马懿早晚要与刘纬决战,万一战争突然爆发,司马懿可就没有招架之力了,他只有极力避免发生动乱这一条路可走,最好是能把叛乱扼杀在萌芽状态!

可能有人会说,简单啊!王凌想以征徭役的名义,招兵买马,司马懿不批准他的奏请,不就得了?这个办法,司马懿也不是没想过,却最终作罢,因为此举,无异于是在逼王凌造反,还是避免不了动乱的发生!

要知道,王凌已经两次上书,奏请征调民夫,如果司马懿拒绝或始终不予批复,这家伙便会明白,自己起兵的计划,一定是被司马懿识破了!

王凌一旦有了危机感,便会铤而走险,撕去伪装的面具,开始大张旗鼓,征兵集军,公开造反了!届时,司马懿就只能调集大军,前往征剿,青州仍难逃战火蹂躏,惨遭摧残!

为今之计,司马懿只有先稳住王凌,令其不马上举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批准他关于修泰山的奏请!可问题是,王凌一旦得到了批准,还是一样可以光明正大,召集人手,准备造反,只是早与晚的区别而已,这个死局,该如何破解?

司马懿苦思冥想,忽然灵光一现!再过一个月,便是新皇曹穆生辰,或许可以借机大操大办,给小皇帝过生日,把所有封疆大吏,召至邺都,为皇帝贺寿,如此重要的节庆之日,王凌也不敢缺席,只要他踏入邺都,便别想回去了,这就叫请君入瓮!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王凌是造反的头头,只要能拿下他,剩下那帮人,都是一群吟诗作画,附庸风雅的知识分子,乌合之众,群龙无首,必将土崩瓦解,这场叛乱,可能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平定了!

同时,司马懿惩治王凌,斩首治罪,也是给那些前来赴会的封疆大吏们看看,敲山震虎,杀鸡儆猴!今后,凡是有不肯顺服于自己,妄图反叛者,就是这样的下场,司马懿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一举加强中央集权,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这个计划,看似完美,却有个漏洞,那就是王凌借故推搪,不肯前来邺城,又当如何?司马懿认为,这个可能性很低,王凌必到,因为他心里有鬼!

试想一下,如果司马懿批准了王凌修泰山的工程,他是不是会松一口气?这说明,司马懿没有识破他的图谋,那么王凌就可以按部就班,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