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1章
汉军由潼关撤走,奔赴了武关方向,令徐晃十分担忧,原因竟是出在夏侯惇身上!这家伙因为儿子被杀,与曹操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裂痕,会不会像钟繇那样,举南阳之地,投降刘纬,可很难说啊!
夏侯惇现在态度不明,虽然没有反叛,却可能正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心理的天平,哪怕再加上一根稻草,都会失去平衡,导致严重的后果!
可以设想,如果武关不失,夏侯惇可能就不会反叛;可如果武关失守,汉军杀入南阳境内,在刘纬的威逼利诱下,这家伙,难保不会像钟繇那样直接投降!
这便意味着,武关能否守住,往小了说,影响夏侯惇的选择,而往大了说,决定着中原地区的安危!
这个突发状况,令徐晃十分为难,按道理讲,他应该立刻上书,禀报曹操,请他来定夺!可是,曹操人在邺都,距离潼关几千里路,等一来一回,下达了旨意,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在电视剧《亮剑》中,丁伟有一句话,那就是:靠请示打仗,哪道菜你都别想赶上!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情紧急,瞬息万变,将领们若不能随机应变,靠听上级指挥打仗,难免贻误军机!
现在,摆在徐晃面前的,正是这样的局面,他已经意识到情势危急,却来不及向曹操请示该如何应对,若不能尽快抉择,贻误战机,恐怕造成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徐晃追随曹操多年,南征北战,是铁杆的忠臣良将,因此他才能放眼全局,真心实意地为曹操的江山社稷着想,否则,换作他人,遵旨守好潼关也就是了,反正没有自己的责任,操那个闲心干嘛?
要知道,如果徐晃率兵出击,支援武关,等于是违背了曹操坚守潼关的命令,抗旨不遵,可是大罪!若是最终的结果还不错,你好我好大家好,曹操也不会怪罪徐晃;可要是因为徐晃擅自出兵,造成了不良的后果,那他抗旨不遵的罪名,可就坐实了,到时候倒霉的肯定是自己!
所以,要说徐晃的心里没有一丝顾虑,那是不可能的,他也在犹豫,不仅担心将来会被曹操问罪,更担心自己一旦率军离开了潼关,会不会踏入汉王刘纬设下的圈套呢?
徐晃到底是一员沙场老将,这点敏锐的洞察力,还是有的,他虽然不敢确定,却隐约觉得,汉军突然撤退,似有诡异,说不定其中有什么阴谋!
徐晃之所以能守住潼关,靠的就是坚固的城关和两门天威神炮,可要是他率军西进,去支援武关,这两项优势,将不复存在,一旦汉军有埋伏,这两万多河东军,必是凶多吉少!
怎么办?这可如何是好?徐晃一点高兴不起来,愁容满面,犹豫不定,便找来了几名军参,商议对策!最后,谏议大夫,监军阎圃,给徐晃出了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