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2章
入夏以来,荆襄地区,普降大雨,势头迅猛,导致河流普遍暴涨!筑阳虽然距离襄阳并不算远,才几十里路,却只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条陆路,一条水路!
我们说过,在古代,水路交通更为便捷,如果孟达有得选,肯定会走宽阔平坦,一览无余的水路,而不会去走泥泞坑洼,崎岖难行,敌情复杂的陆路!可问题是,他没得选择!
襄阳没有水军,只有运输船,这种小型船只,平时逆流而上时,都需要纤夫拉纤,才能行进,赶上河水暴涨,流速湍急,想要逆流而上,更是难上加难,势必影响进军速度!孟达急于与曹军一战,岂愿耽搁?于是便选择了陆路!
关键是,陆路也不好走,遇大雨滂沱,泥泞不堪,还要穿越一片山地!因而,行军速度,一直很慢,孟达急于进兵,索性便放弃了大量的辎重器械,甚至粮草,率领一万军,轻装急进,这才落入了夏侯惇早已设好的伏击圈!
其实以汉军战斗力,就算襄阳军都是新招募人马,也不至于落入了伏击圈,就会被打得丢盔弃甲,全军覆没,他们完全可以临危应变,与敌人周旋到底啊!可问题是,孟达命令放弃了大量器械,其中也包括了重型武器,这样一支轻装部队,岂能是夏侯惇重装步兵精锐的对手?
而且,大雨之中,汉军的许多火药武器都失去了效用,除了个别没受潮的雷光炮可以引爆外,其余的都用不上,也是大大降低了汉军的作战优势,一场血拼肉搏下来,虽然魏军损失也不少,可汉军却几乎全军覆没!
孟达眼见于此,彻底绝望了!一万大军,在自己的指挥下,中了埋伏,损失殆尽,这个罪责,他可承担不起,被论及军法,恐怕小命不保,既然已经没有了回头路,便不能再犹豫了!
因而,孟达在被俘以后,便直接投降了,向夏侯惇表示,愿意效忠曹操,而且强调,自己将有大用!说实话,夏侯惇当时,还真就没信他,甚至嗤之以鼻!
一个受俘被迫投降者,能有什么大用?屈膝之辈而已,夏侯惇性情刚毅,还真就瞧不起这种人!不过,夏侯惇随后转念一想,又打消了这种念头,对孟达重新重视起来!
根据夏侯惇的经验,汉军将士,很少有被俘投降者,往往英勇作战,抵抗到底,视死如归!因此,这么多年交战下来,曹魏方面,还真就没抓到过愿意主动投降的蜀将,尤其是像孟达这种级别的将领,更是一个都没有!
眼下,一个这么容易就投降的蜀将,还真是个稀罕货色,说不定还真有大用!于是,夏侯惇一改鄙夷态度,对孟达礼遇有加,将其奉为座上宾客,并表示,孟达若诚心诚意,弃暗投明,自己一定会向陛下(曹操)表彰举荐孟达,将来荣华富贵,均指日可待!
这不就是孟达所梦寐以求的吗?于是,他马上向夏侯惇提出一计,由自己率领一支魏军,假扮大败而归的汉军,骗开襄阳城门,届时夏侯惇再起兵杀至,两人里应外合,则襄阳可一击而破!
夏侯惇初闻此计时,稍显犹豫,他担心孟达是故作谎言,借口逃脱,意图重归襄阳,恐怕是放虎归山,留了后患不说,可能还要白白搭上数千士卒性命,他们跟着孟达进了城,恐怕也就凶多吉少,有去无回了!
可是,夏侯惇转念一想,又觉得可以一试,关键是收益巨大!若孟达是真心归降,拿下襄阳,将不费吹灰之力,岂不妙哉?还是值得赌一把!
于是,夏侯惇拍板决策,便立刻依孟达之计行事!李严不知其中有诈,见孟达归来,轻易打开了城门,结果被孟达所带的魏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没能及时关闭,最终导致夏侯惇大军一涌而入,杀进襄阳,他无奈之下,只能弃城而逃了!
这就是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也就是说,在甘宁抵达之前,襄阳就已经丢了!那么他率军来援之时,又将如何选择呢?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