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彼意携水军来降,乃我军所需,此为可用者也;然为防有诈,乃应令其于乌林来投,未可轻上江陵是也!”荀攸道出自己的想法,解释道。
是啊,如今对曹操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水军战力!不仅船少,有经验的水兵也很少,那些北方士卒,虽然一直在日夜加紧操练水战能力,可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耗时太久了!
而眼下,诸葛亮说愿意率一万水军和千余战船来降,这岂不是一桩美事?虽然数量也不算多,却可以大大增强曹操水军战力,同时也削弱了孙刘联军的力量,更对他们的军心士气,是个沉重的打击!
这便是荀攸所说的可用之处!一旦此事可济,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决定未来这场大战的胜负走向!因此,即便诸葛亮此番有用计的嫌疑,也值得冒这个风险!
可是风险毕竟也很大,搞不好会导致全局被动,甚至满盘皆输!因此,风险防控手段,是必须要加强的,不可以大意!荀攸的建议是,既然诸葛亮就在陆口,那么便让他向乌林驻军投降,不要让他顺江来江陵,以免一旦有变,对曹操的大本营和主力造成影响。
但问题是,乌林赵俨、乐进、张郃三人,所统帅的六万大军,也同样不容有失,那可是绝对的曹军主力,一旦发生不测,对全局也一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啊,可是曹操和荀攸似乎都忽略了这个问题。正是因为乌林驻军都是绝对主力,他们觉得,即便诸葛亮是诈降,六万主力也可以将敢于来犯的孙刘联军,一举歼灭,反倒省去了渡江作战的麻烦!
因此,只要让诸葛亮去乌林献降,也就基本可以杜绝危险的发生,可以说的确是两全之计!不管诸葛亮是真降还是假降,对曹军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公达所言,甚合吾意!传令三将,必严加防范,彼如有异动,即行灭之!”曹操最终同意了荀攸的意见,并下达了严令!看来他也觉得,在目前战事再度陷入僵局的情况下,这样的变化,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总比什么都不做,干这样耗着,要更符合自身利益!
既然曹操已经拍板决策,那么荀攸便立刻着手给诸葛亮又写了一封回信,秘派心腹送往陆口!在信中,他与诸葛亮约定了何时来降的日期和时辰,并令他往乌林献降,不得有误。同时,曹操也给驻守乌林的赵俨等将下达了命令,一定要严加防范,并准备接应诸葛亮水军来降!
不得不说,曹操和荀攸的如意算盘还是打得不赖!与原本的历史不同,此时乌林曹军只有陆军,没有水军,因此也不存在贸然于水上出战,中了敌人圈套的隐患。只要诸葛亮来,他必然要登岸入寨,即便有诈,以曹军的陆战能力,歼灭这一万人,岂不是易如反掌?
所以,即便此番诸葛亮真的是诈降之计,其实对曹军来说,威胁也是极小的,对于力图求变的曹操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可问题的关键是,曹操和荀攸千算万算,几乎把所有情况都预见到了,就是没能算到,自己人身上的问题!
自己人有问题?难道驻扎在乌林的三位将领中,有人暗通孙刘?不是的!曹操唯一没有计算到的,是赵俨、乐进和张郃三将之间,不睦已久,表面看来虽然还过得去,可暗地里他们三人已经是势同水火,产生了非常大的分歧和嫌隙!
对于这三个人之间的矛盾,曹操也并非一点不知道,可他认为自己一纸严令掷下,这三将便理应能搁置分歧,同心协力,共同抗敌才是,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但战争毕竟是由人来执行的,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将士当成没有感情的机器,那是不行的,尤其是古代战争,统兵将领的想法,会成为影响胜负的关键!
那么这三将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矛盾?他们接到命令后,又会作何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