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后,张奥就更加觉得匪夷所思了。他老家是安徽的农村,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贴伟人画像的,村里一些个老头老太,现在还保留着这传统。
一到过年,就会买上一张,贴在家里最亮堂,最显眼的位置。
“是印刷画,但不是一般的印刷画。”齐鸣走上前,仔细看了看,这才解释道:“首先,这是伟人全身像。你自己想想,你见过的是不是都是以半身像或者是头像为主。”
张奥回忆了下,好像还真是这样。
“而且,你也别光看价格,也看看人家作者。”齐鸣指了指价格下方的一排小字,只有一句:原画作者董希文,1953年初版。
“天安门上的挂的主席头像,从建国到现在,一共换过8幅,其中第一第二幅的作者都是这位。那幅油画《开国大典》就是他画的。算是咱们国家最成功的红色画家。
只不过,这位不算长寿,作品不多。而像这种全身像,那个年代印出来,也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的。一般是挂在政府办公楼,学校等公办单位,刊印数量不多,所以即便是印刷品,价格也是不菲。
我记得,几年前有过这东西的拍卖记录。当时是22万成交的,老板这幅的品相开价30万,也不算夸张。”
“啧啧,那我可要拍个照。”张奥对齐鸣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说着就掏出了相机,对着画框就是咔咔一顿拍,边拍还边解释道:“等下次回老家,我就去那些老房子里转转,要是能碰上一幅,那就赚大了。”
张奥这话齐鸣也就听听,他也是农村出生,从小也没少见这种贴画。几十年前的东西,以乡下的保存条件,就算有也早没了收藏价值,找到估计也跟废纸差不多了。
不过这老板能把这东西挂出来,已经是向来的顾客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么想着,齐鸣开启了望气,扫向周围。旧书画册,这类直接被他略过,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书信上。这老板在书信上的收藏也不少。
巴金,钱钟书,光是近代名人的亲笔书信他就看到了好几个。
只不过这些东西既然摆出来,就不存在捡漏的说法,喜欢的人拿来收藏还行,对于齐鸣来说就有点鸡肋。
不过古玩行里,有窜货的说法,大致意思就是,有客人找上店家,指名道姓的要购买某物,而店家手头又没有的时候,可以向熟识的同行借货。
为了应对日后这种情况的出现,齐鸣还是掏出手机,拍照,并做了简单的记录,这也算是情报。
“咦~”
转悠一圈,齐鸣就打算换一家,出门的时候,老板才舍得抬头看了几人一眼,瞧那视线方向也是扫向几人手部,防止几人顺手牵羊。
眼见齐鸣几人,都是手上空空,表情自然,他也就不再搭理,继续埋头棋盘。这随意的态度,还真不是老板心大,而是他们店里值钱的东西,要么挂墙上,要么锁柜子里。
其他的旧书旧报纸,就算偷了,也值不了几个钱。
走到门口,那围裙小哥还在那里收拾那一堆旧书旧报纸。齐鸣路过时,好奇一看,然后就走不动道了。
“小哥,这个怎么卖?”齐鸣指了指最外侧,整捆的书册。吸引他的是书册最上面的一本《彭公案》,书页已经发黄,页边上有水泡掉色的痕迹。
他很小时候也曾缠着自家老爸,给自己讲故事。只不过齐父文化程度不高,除了三打白骨精,就是猪八戒娶媳妇,同样的故事讲个一次两次还行,次数一多,齐鸣自己都会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