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爷不必着急,数据并没有错。”
“收成确实有所增长,但现在大明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不能只但看收成的数目,还要结合人口数一起来看。”
“收成虽说有明显的增长,但若是分配到人均身上,这数目就比去年少了不少。”
朱元璋微微皱眉说道:
“大孙你的意思是,大明的人口数增长太快了,粮食长的跟不上了?”
朱雄英点头到:
“孙儿正是这个意思。”
“现在虽说有高产作物加持,但也架不住人口数量的激增。”
“高产作物确实能维持前两年百姓的温饱,但这两年人口数量增长的实在是太快,就连高产作物也是难以维持了。”
“如今大明的人口应该是已经超出了七千万,但目前的大明还有很多人都没有加入到户籍当中,若是把这些人算上大明的人口数只会更多。”
“就按照这个趋势来看,用不了五年,大明的人口便会突破万万。”
“一户人基本上就要生三五个孩子,更不用说有些大户,生七八个都正常。”
“也就是说,大明未来肯定会再多几百万的新生儿。”
朱雄英想过政策下达之后大明的人口数量会激增,但没想到增加的竟如此之快。
若是再按照这个趋势增加下去,只怕大明日后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人口激增,粮食必定也会跟着涨价。
如此一来,十分不利于大明内部的稳定。
朱元璋沉思片刻后说道:
“大孙,看来是时候向辽东地区迁移了。”
“黑土总该要用上了。”
朱雄英点点头。
目前大明的粮食价格还没有太大波动,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若再不加控制,三五年内大明的粮食价格肯定会彻底崩盘。
人口增加的数目和粮食收成增加的数目完全不成比例,再这样下去两者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实行计划生育便可。
严格限制大明的人口数量,实行一家一胎的政策。
这样下来,不出三五年大明的人口数量便会趋于稳定,并且粮食问题也可彻底解决。
但朱雄英并不想这样。
降低人口,就相当于降低生产力。
大明的人口数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建设能力,若是人口数减少,则大明的开发进度肯定会大大降低。
大明能承担的人口数量其实远高于现在的人口数量,之所以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太少,并且部分地区开发程度太低。
比如说应天府。
应天府作为大明最为繁华的城市,人口自然是非常密集。
大量的人口聚集于此,都想着往此地久居。
这也就导致应天府的人口数量过多,完全超出了他所能承担的能力。
但山西陕西这一带地区,人口却颇为稀少。
和应天府这一带地区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了百姓的聚集,使得人口全都集中在一块地区。
无需降低人口,只需将人口适当的迁徙便可。
辽东便是首选地区。
不仅能开发黑土,还能缓解人口压力,如此一举两得之事朱雄英怎可能轻易放过。
除此之外,大规模的战争也可以适当减少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