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总督马卫东,坚持抗敌!痛斥杨之主和!此乃臣之本分!是谋国之言!自古以来奸臣在内,有再好的再忠心臣子也无所施展!再好的武将也最终只能死于奸臣之手!”崇明皇帝读到此处,心中的怒火如同被点燃的烽火,越烧越旺。他重重地将奏章摔在地上,纸张瞬间皱成一团,散落在御书房的地板上。这一下,吓得御书房里的太监宫女们纷纷跪倒在地,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太不像话!竟是肆口诋毁!”崇明皇帝在屋里来回踱步,愤怒地自问:“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这不是在说忠奸不分吗?真是气死朕了!”他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如同狂风暴雨,充满了不满与愤懑。

崇明皇帝感到无比的气愤,这奏章中的言论无疑是在指责他是个昏君。他知道,即使现在的形势严峻,他依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他自诩一直以来勤勤恳恳,比自己的祖辈每一位皇帝都要勤劳。在他看来,现在的困境只是时势所迫,那些天灾人祸,他又怎能完全阻挡?而现在,这些臣子们却将国家的不幸归咎于他的用人不当,认为他重用奸臣。如果杨晨还是奸臣,那岂不是暗指他崇明皇帝识人不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崇明皇帝一直自视为中兴之主,尽管现在的情况越来越艰难,但他坚信自己的能力并无问题,只是时运不济罢了。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指责,尤其是来自一个臣子。然而,崇明皇帝知道柳传志是一个真正的忠臣,这些御史们一直以忠言直谏为己任,哪怕因此丧命,也能在青史上留名。因此,他一时之间也拿柳传志没有办法。

崇明皇帝向旁边的小太监使了一个眼色,那小太监立刻恭敬地爬过去,将散落的奏章重新捡起,小心翼翼地放回到书案上。崇明皇帝想要看看奏章后面是否还有其他的建议,毕竟他对柳传志的才能还是认可的。只是,这个人太过直率,言辞激烈,崇明皇帝心中暗自不喜。

柳传志的奏疏中确实包含了一些具体的军事建议,其核心思想是反对议和,认为只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后,才能考虑议和的事宜。崇明皇帝虽然看出柳传志是出于一片忠心,但他对柳传志攻击杨晨和、替马卫东辩护的行为感到厌恶,更无法接受那些过于激烈的言辞。他坐下去,接过奏章仔细审视,原本打算将其留中不发,但随即改变了主意。他知道,他的祖父神宗皇帝曾因此举引起臣下不满,所以他决定不采用这种手段。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勤于治国、事事认真的圣明之主。为了表明自己不同意柳传志的意见,他提起朱笔,在奏章上批了几个字:

“知道了,钦此!”字迹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宣告他的决定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