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位官员站了出来,他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自信与恭敬:“叶帅高瞻远瞩,末将已有所准备。为免生灵涂炭,末将特拟劝降书一封,欲以理服人,晓以利害,期冀叛军能迷途知返,归顺朝廷。此信尚待叶帅审阅斧正,一旦无误,即刻派遣使者,穿越战火,送达叛军营中。若叛军能识大体,顺应天命,自然可免一场浩劫,彰显我军仁者之师的风范。然若他们冥顽不灵,执迷不悟,则我军必将于五更天鸣金击鼓,全军出动,四面合围,犹如天罗地网,誓要将叛军彻底剿灭,还天下一个太平。”

叶诚听闻此言,眉头紧蹙,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波动。他缓缓摇头,声音中透露出坚定而不容置疑的决心:“林昆仑此人,我观其言行举止,绝非寻常之辈。白日里我曾亲自拜访,试图以诚意打动他,他却斩钉截铁,未有丝毫动摇。此人心怀不屈之志,恐怕并非易事便能招降。”

那官员听后,却是淡然一笑,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反驳说:“叶帅所言甚是,然而世事如棋,布局往往瞬息万变。白日里,叛军仍抱突围之念,士兵们士气正旺,自然不肯轻易言降。但如今,敌军粮草已绝,水源枯竭,士气低落,不过是强弩之末。此刻送去劝降书,无异于雪中送炭,为他们指出一条生路。再说,袁泉的归降已为例证,林昆仑虽勇猛,但终究不是无情无义之徒,怎能独自坚守孤城,坐以待毙?”

叶诚沉默片刻,目光犀利如刀,审视着眼前的每一位官员,似乎在权衡他们话语的分量。他深知,战场之上,人心难测,任何决策都必须慎之又慎。于是,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试探与深思熟虑:“林昆仑曾声称愿意归降,却提出条件要率众抵抗日军,其中必有蹊跷。我所担忧的是,他可能在暗中策划缓兵之计,以欺骗我军,趁机逃脱。如果我们轻率地相信他,遣使送信,恐怕正好落入他的圈套,给了他喘息的机会,再图谋后策。”

叶诚的话语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更加深邃:“然而,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错失良机。或许,我们可以将计就计,一方面派遣使者,表面上表示友好,实则暗中加强防备,以防万一;另一方面,加快攻城准备,不给叛军任何喘息的空间。这样,我们既能确保万无一失,又能展现出我军的仁德与智谋。”

话音刚落,营帐内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将领们纷纷点头,对叶诚的深思熟虑表示赞同。叶诚见状,心中稍感安心,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已经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他站起身,目光坚定,仿佛已经窥见了胜利的曙光:“传令下去,立即准备劝降书,同时加强城防,务必确保万无一失。这一战,我们不仅要胜利,还要赢得漂亮,让天下人见识到我朝将士不仅勇猛,更有智谋!”

叶诚展开那封劝降信,目光如炬,快速浏览完毕。他微微颔首,心中已有决断,决定冒险一试。在他看来,只要己方防守得当,即便这封信无法奏效,也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于是,叶诚取出自己的大印,郑重地在劝降信上盖下印记。他知道,要想取得林昆仑的信任,就必须让这封信看起来尽可能正式、严肃。一切准备就绪后,他立刻指派了一名信使,将这封劝降信送往对面的叛军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