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眼中透露哀痛, 即便这种变化只一瞬, 也足够在华砚心中激起波澜。
她果然不是不在意。
陶菁病入膏肓, 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熬, 若有一日他真的熬不住,她每每看到他时,心中是否会有怨恨。
苦笑变成冷笑, 华砚轻声叹道,“皇上终有一日会后悔。”
毓秀一时如鲠在喉。
华砚对毓秀躬身一拜,大踏步走了。
毓秀望着华砚的背影,追也不是, 不追也不是, 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不知所措时, 身后有人对她行拜礼,“皇上万福金安。”
毓秀听出是纪诗的声音,转身时的就挂上了无懈可击的笑容,“子言去赴宴?”
纪诗望着已走远的华砚, 对毓秀笑道, “臣方才出永禄宫, 看到皇上与惜墨说话,为避嫌, 才没有上前。”
毓秀掩藏了面上的难堪,笑着与纪诗并肩而行, “朕原本是同惜墨说话的, 说了几句, 他却丢下我先走了。”
纪诗难得见毓秀自怨自艾,华砚在她心中的分量果然不同,思及这些日子的种种,他禁不住也笑了。
毓秀难免怀疑纪诗是在嘲笑她。
纪诗见毓秀面上似有愠色,忙笑着说一句,“皇上有没有觉得惜墨这些日子有一些变化?”
毓秀看了一眼纪诗,讪笑道,“朕不懂子言的意思。”
纪诗长呼一口气,“只是臣的一个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皇上若倾心信任臣,臣才敢说。”
毓秀微微一笑,“朕若不信任子言,也不会把林州案交到你手里。”
纪诗沉声笑道,“惜墨失心之事,臣是知道的,也知他每月要仰仗皇上的龙血浇灌续命。一个无心之人,本该断绝七情六欲,皇上是否记得他才回到你身边时对你的态度。”
重逢最初,华砚忘记了对她的私情,态度虽恭谨温顺,却再无喜欢。毓秀也曾一度宽慰自己这种单纯的君臣之谊没什么不好。
纪诗见毓秀陷入沉思,半晌才试探着问一句,“皇上是否记得,华砚陪伴你出宫的那段时间里对待你的态度?”
她与华砚同吃同住,形影不离的那段日子,华砚对她亲切温柔,无微不至地照顾,若不是他的眼神依旧无情冷漠,她险些忘记他是失心之人。
纪诗见毓秀默然不语,就笑着说一句,“臣猜测,惜墨陪皇上出宫之后与他在林州遇刺之前相伴你身边时的态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毓秀苦笑着点点头,“态度虽无差,心意却有差,从前若说有疏离,是他一贯寡淡压抑的性情使然;出宫的那段日子,他对我看似关怀实则无情,是他虽无心,却不得不顾念君臣之谊的结果。”
“那现在惜墨对皇上的态度,皇上以为又是为了什么?”
毓秀陷入沉思,纪诗从一开始就在引导她去确认一些事,一些看似不可思议却未必不可能的事。
“子言想说什么?”
纪诗笑道,“皇上明明已经知道了,何必要我直言。”
毓秀淡笑道,“腊月十五之后,惜墨的脾气似乎比之前暴躁,朕也不知是否是因为夜审鬼堂的缘故。”
纪诗望着毓秀的侧脸,轻声笑道,“皇上难道没有怀疑惜墨是为你腹中的龙嗣才恼你?”
毓秀被问的一愣,满心不可置信。可华砚态度发生明显的转变,的确是他确认她身怀有孕之后。
纪诗见毓秀眼神飘忽,忙正色道,“皇上回宫之前一直与惜墨在一起,他怎会不知你身体的变化,可他那时仍对你关怀备至。臣猜测,惜墨态度的变化并不是因为龙嗣。”
“以子言之见?”
“臣以为是因为皇上的血。”
一句说完,纪诗见毓秀不回话,就笑着再说一句,“兴许是皇上的血暖了惜墨的冷躯,他虽无心,却渐渐的不再无情。”
毓秀金眸一闪,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纪诗笑道,“皇上难免觉得臣说的话匪夷所思,但除此以外,似乎也没有别的解释。惜墨这些日子的表现,分明是喜欢皇上却求而不得,他的懊恼与对皇上刻意的疏离,大约是在吃醋。”
华砚仁人君子,谦恭谨慎,宽怀容忍,从前从没有因为儿女私情同她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