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宜尔哈又一次在弘昉的眼神之下败退。天才的世界果然不是普通人能懂的,即便弘昉是自己的儿子,即便他现在只有十岁,舒宜尔哈也已经弄不明白他脑子里复杂的想法了,这孩子似乎从小就冷静的过分,似乎从来就没把别人的言语放心上过,舒宜尔哈是想要尽可能保护孩子们脆弱的心灵来着,可每次都会背弘昉无意识的鄙视回来,这孩子,真让人无奈。
其实弘昉真不是故意的,他天生性情比较淡漠,很少有人能进入他的心里,更很少有什么事是他在意的,舒宜尔哈就是他寥寥无几在意的人中分量最重的一个,换成别人在他面前说些有的没有的,他根本一句都不带入耳的,可偏偏是舒宜尔哈在说,他又知道舒宜尔哈是在关心他,所以,不可能拿出对待外人的不理睬态度,他是真心觉得自己是在包容舒宜尔哈的,哪里知道自己那纵容的眼神,会对舒宜尔哈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对于皇帝的称赞,舒宜尔哈并不是很在意,她只是怕孩子们因为被比较下去而伤心,如今见弘昉和弘晓都心态良好,丝毫不受影响,她也就不再多想,把这点小插曲给丢到一边了。
耿氏心里也有点儿不平,她再怎么不争不抢,对于弘昼,那也是疼到骨子里的,不想弘昼有任何一点落后兄弟们的地方,前两年有人踩着弘昼抬高弘历,就已经让她心里窝了一肚子的火,后来还是舒宜尔哈和宋氏轮番劝着,又因胤禛并没有因此对弘昼有什么不良印象,她才慢慢气平,结果现在皇帝到家来一趟,就夸了弘历和弘昶,她心里能舒服才怪。
不过耿氏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会开解自己,她既然已经做好决定,不干涉弘昼的志向,那对弘昼就不会有太严苛的要求,在兄弟中间,也不求他多出色多亮眼,只要不是各方面都不如人,她也就满意了,所以,她其实并不是很在意弘昼是不是得了称赞和夸奖,但是,这称赞和夸奖也要看是谁给的,皇帝的身份毕竟不一般,能得他一句好话,胜过别人千言万语,可是偏偏皇帝夸得是弘历和弘昶,弘昼,在皇帝跟前********了。
若真是弘昼顽皮愚钝,耿氏还不会这么生气,关键是耿氏事后了解过,在皇帝问话时,本来弘昼想开口回答的,刚说了几个字,就被弘历抢着说了,他这个孩子素来心大,根本没有跟人争抢的概念,一听自己想说的话已经被弘历说了,他也就没想过要再开口,思想忙着开小差去了,又哪里能给皇帝留下什么好印象。
耿氏也不能说人家弘历力求表现有什么不对,相反,明明应该是弘昼的原因,皇帝再提问,是所有人都能答的,弘历即便说过了,弘昼随后也说几句,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弘昼因为自己想到的词被人先说了,就懒得再去想词,这还真不能怪到别人身上,但是,要让耿氏就这样认了,她还真没这么好的脾气。
说起来,弘历真的要比弘昼伶俐些,最起码,在表现自己和讨好别人方面,弘历的表现能甩弘昼几条街,别的不说,就凭弘历的聪慧沉稳等优点,是踩着弘昼顽劣的名声散播出来的这一点,就足以让耿氏对他产生敌视了,而耿氏确实对这孩子没一点好感,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耿氏当面看到弘历时,也很难对他产生恶感,每每看到他,还忍不住有点小关心,虽然过后会唾弃自己的心软,但在看到他时,真的很容易对他产生好感的,毕竟耿氏是个正常人,对着一个进退有度谦和有礼的清俊小男孩儿,实在是发不出火来的。
弘历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本事,不管是天生还是后练,反正都挺了不得的,可弘昼呢?
弘昼的脾性,说好听了那叫度量大不记仇,但换个说法,说他惫懒成性也能说得过去,只要能过得去,他就不爱计较,他跟弘历、弘晓年龄相仿,平常接触也多,不管是弘历还是弘晓,看上他什么东西了,说一声就能拿走,大方的不像话,耿氏说了他几回也没什么用处,渐渐也就不说了,只是看到他对弘历那忍让的态度心塞不已。
弘历既然是个小人精,就不难发现弘昼的性情,也许小孩子总结不出多少条条道道,但他们的本能相当厉害,他们本能的就知道谁能惹谁不能惹,本能的知道做什么是可以被允许的,在平常的相处中,弘历就仗着弘昼的性情,或多或少的压着他一头。
这种情况,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好额娘,耿氏当然也是知道的,她心里是挺为儿子委屈的,但是弘昼本人却不怎么在意,好多时候,他都没觉得自己吃了亏,没办法,心大的孩子神经也比较粗,不触动他真正在意的,他就不会有什么反应,所谓的委屈,也只是耿氏想象出来的。
弘历的举动,总是会若有若无的压弘昼一头,耿氏早发现这一点了,她也弄不明白这是弘历自发性的行为,还是背后有人教他,反正耿氏很看不过眼,尤其是她还发现,明明弘晓比弘昼还小,但弘历在弘晓跟前就不会这样,这让她更不能好了,为此,她没少跟弘昼交代,让他多跟弘晓接触,只差没有明说让他离弘历远点了,偏偏弘昼跟没听见一样,哪怕隔三差五会吃个不显眼的亏,过后却还是一如既往,弄得耿氏都无语了。
所以,当听说又是弘历抢了弘昼的话之后,耿氏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弘历又故技重施,踩着弘昼表现自己了,虽然没什么证据,不过这种主观上认知的东西,原本也不需要证据,只要有合理的怀疑就行了,何况弘历是有前科的,平时回答先生提问时,他就没少用这种方法表现自己,然后借此衬托的弘昼更顽劣愚钝,这回在皇帝面前,他更有理由这么做了。
根本就不用任何求证,耿氏就在心里给弘历定了罪,并且又记了他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