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 49 章(2 / 2)

姜大郎连连掉头,“是是是,小虎将来也要考秀才的,还是我来烧火吧,正好我觉得冷。”

妻子嫌自己没有本事,姜大郎低着失落的脑袋在灶前坐下,于是就错过了老娘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过年的技术活儿都被杨美琪承包了,包包子,蒸大馍,学了没多久也只会了一些皮毛。姜大郎一直在烧火,小虎再灶房里玩,姜婆婆再也没有说让小虎干活的话。

夜里,姜大郎同杨美琪低语:“琪娘,我以后争取做上大掌柜,咱们掌柜的说酒楼还要开分店,我干了几年有些经验,由老掌柜带带,到了新店说不定能做个管事的。”

然后姜大郎就听到妻子那边传来轻笑,“那好,多挣些钱咱们一起开个包子铺,我只管做,你只管卖。”

姜大郎的心放下来了,如果能开个店当然好,自己的生意,有赚有赔,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不能让媳妇看不起他。

另一边,姜母同姜父抱怨儿媳妇:“变刺头了,扎手,会不会是不愿意叫二郎考试了”

姜父黑暗里蹦出几个字斩钉截铁:“不可能!二郎中了举他两口子不沾光?”

话虽是这么说,可是现在真的沾不到什么光呀,他们两口子对小儿子十分有信心,并且抱着都走了一半了,再中途退学实在不划算,想想前几年为了小儿子卖田卖地,大儿子做工挣得钱全部贴补出来儿子,都已经考上秀才了,这个时候放弃,谁甘心呢?

杨美琪没有让他放弃的意思,可是她觉得现在的状态也得改改了。总是这么的心安理得可不好,思维成了惯性,索要成了习惯,以后不给二弟说不定记恨她。

借着年夜饭的机会,她终于说出了在心底埋藏已久的话:“府城里有读书郎抄书补贴家用,说是既复习功课练字,又挣到润笔费,我思量许久,把这件事告诉二弟知道,不知二弟想不想做?据说只要字迹好的,不能有一个错字,润笔费也很可观。”

一个十六七岁的农村少年,在二十一世纪也能出去打个暑假工挣学费了吧?可杨美琪观察许久,姜二郎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做,也不会主动去做,姜母更不会让他动手。

姜婆婆心里咯噔一声,心想果然如此,她就知道儿媳妇心里已经生了芥蒂,她转头看向姜父,找老头子拿个主意。

姜父放下递到嘴边的酒,他一下不与儿媳妇一般见识的,都是婆娘与儿媳妇说话,这下也不得不说话:“啥意思?嫌二郎读书费钱?”

杨美琪正色道:“爹误会了,抄书的那位是府城府学的第一名,听说家境贫寒,就是用这个法子博览群书,才考了头名的,我是想着二郎要是能做,不是既复习功课又帮补了家里。咱家又卖了田地,我跟大郎虽然尽力,每月能帮的也有限,读书又是个长久营生,卖出去二两一亩水稻田,买回来就得三两银子,多不划算呐。咱家不就靠地里这点出息的吗。”

姜婆婆说:“要我说你俩就应该给岳家帮忙,杂货店不需要人手?你娘身体弱,也回去帮帮忙,小两口做个杂货生意进项也多。”

姜父瞪了婆娘一眼:“说的昏话,那不成入赘了。”

姜二郎沉默许久,终于说了一句话:“博览群书,你说的是真的?”

姜大郎也听说过这件事,盖因这位学子正好酒楼一位帮工的亲戚,八卦都是一传十十传百的,每次互相吹牛,那位帮工就会拿出那位远方堂弟做吹牛的资本。

“自然是真的,都说他中举十拿九稳,天资不凡,凡是他抄过一遍的书,都能背下来!”

“咱家二郎也天资不凡!”危机解除,原来媳妇真的是为了二郎好,姜母笑盈盈的接口。

姜二郎倒是没有费多少口舌立刻就答应了,还说年后和哥哥嫂子一起去府城书店看看。

这下杨美琪就放心了,近水楼台,府城里花花世界,比姜家还有县学的严苛要求不知精彩几多倍,不怕这小子不长歪。

若是姜二郎本性正直,能够懂事些为这个家补贴一二那还就罢了,若是仍然不知所谓,那就别怪她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