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樱之一向是好脸面的, 这下迫不得已跟嫂子争吵已经耗尽了她薄薄的脸皮, 加上她一向认为嫂子是嫉妒她,嫉妒她嫁的好, 娘家没拖累。所以戳起嫂子的肺管子毫不留情。
杨美琪最了解吵架的精髓, 把自己拔高到睥睨一切的高度,先肯定自己,再去否定别人,比原主就知道抱怨而说不出道理来的争吵高出了不知几个量级, 于是道:“我大包小包的回娘家是孝顺父母, 父母把儿女养大孝顺不应该吗?不像你, 天天吃爹娘的不够, 还来自己兄弟家打秋风。”
刘彦之立刻瞪眼:“我妹妹多不容易啊, 我这个当哥哥的补贴她应该的。”
邻居们都赞同的点点头,樱子的确不容易, 当哥哥的双职工家庭, 家里老人领着退休金, 生活宽裕接济妹妹理所当然。
“我爸妈就容易了?天天去地里挖野菜撅草根,上次回去她挎着篮子刚回来,我一看里头都是苦苦菜, 哪个当儿女的能忍心?就她,只许她带着一家子来吃饭, 天天新大衣穿着, 哥哥嫂子家的便宜占着, 还不叫人说她一句不是!”
杨美琪指着小姑子的脸说话, 且当着左邻右舍的面。
小姑子受不住了,她在背后鼓捣哥哥母亲厉害,向来都是哥哥和妈跟嫂子正面交锋的,这次挂不住脸,捂着脸抽泣一声,还不忘转身回去拎包,拨开邻居转身走了。
刘母避过争吵的话题不谈,反而斥骂自己的儿子:“就在这儿丢人现眼吧”
然后叫着樱子去劝自己的女儿。
又来这一套,杨美琪冷笑一声,这家人惯会演戏,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将刘彦之哄的团团转,原主这个儿媳妇始终是老刘家的“外人”。
在刘母去追女儿之后,她也不耐烦的拿着竹编箱就走,两个儿子爱谁侍候谁侍候去。
刘彦之准备朝妻子撒火的姿势顿时僵住,只剩两个孩子在里间哇哇大哭。
刘彦之准备朝妻子撒火的姿势顿时僵住,只剩两个孩子在里间哇哇大哭。
杨美琪带走很多衣服,够她用好一阵的,在娘家住虽然惹来两个嫂子的不快,可也没有办法,杨美琪每天都拿一些吃的给孩子们吃,即便家里多个人吧,想到孩子们能够多吃一点,也对这个小姑子笑脸以对。她每天上班下班,对于这个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领导者的工人阶级地位上高了,不受资产阶级剥削了,可是本质上还是在流水线上干活儿的,总不能这样一辈子吧?可是距离市场自由还有十年那么远呢,马上到来的一场大运动不可避免,所以做生意的这条老路也堵死了。
反正现在是八级工,吃大锅饭的年代,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很普遍,她同事天天上厕所一次一小时,杨美琪怀疑她每天的屎都留着到厂里拉。所以总的来说,劳动强度还是可以的,可以混下去。
在杨美琪琢磨着怎么样才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偷懒的时候,刘家正在愁云惨雾的,刘母为两个孩子焦心不已,大的三岁多,小的不满周岁,还在吃奶的年纪。每天都要想方设法的给两个孩子弄营养品,还有丈夫的病,需要少食多餐,一点马虎不得,家里两个大老爷们总不能让他们去干活儿吧?小杨在的时候,每天下班回来还能替替手,可是——
难道真的让儿子去接?
亲自去亲家要人的话,那小杨说起女儿来,可不就腰杆子更硬了么。
“妈,我一定不会接她回来的,这次她实在太过分了,什么时候回来,我让她亲自给您还有樱子道歉!我怎么会娶了这样一个泼妇!一点都不会体谅家人。”刘彦之还在竭力的安慰自己的母亲。
刘母揉了揉自己累酸了的老腰,“你们年轻人的事,我是管不了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樱子照例来娘家过周末,闻言立刻说道:“哥,你去接她回来吧,她每天上下班的也不容易,每天要多一个小时在路上呢。嫂子在娘家住着,能不得她嫂子脸色看?出嫁了的女人就不该回娘家搅和,怪不得嫂子会有怨言,这都是应该的,我以后少来点就是了。”说罢她露出难过的表情低下头。
刘母立刻说:“这女人没了男人,除了娘家还能依靠谁去?该来还得来,不然苦的还是你自己。”
刘彦之也心疼自己的妹妹:“这也是你的家,爸妈都在这里,你不回这儿回哪里去?”
刘父照例不参与这些纷争,潜心研读报纸。
可是一家人的一致意见很快破裂,起因是刘樱子的二女儿贪吃,半夜跑到甘蔗摊那里去吃人家砍下来不要的甘蔗。
“要不让房子住爸妈那里,我跟小杨住在这儿,爸妈也好照顾一下孩子。”刘彦之这么提建议,却突然想起妻子还在娘家,已经差不多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回家。
刘母叹气:“小杨是能吃亏的人吗,她住这儿,谁给她做饭洗衣服?”
刘彦之看着母亲苍老的脸颊,满是对心酸与无奈,母亲为儿女要操心的实在是太多,可恨妻子这两个月的工资一分都没有上交,“我去岳父家接小杨,她自己的儿子自己照顾。让樱子搬回家去,我们两个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