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杜公馆, 位于华格臬路。
杜月笙正坐在客厅喝着茶,手握折扇聚精会神地听《三国演义》, 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一声惊堂木,开讲!
“……
就在这时候, 听有人喊了一声:“三姓家奴!休得逞狂!你家三将军!在此!”
“咔~~~~!”什么东西狠狠砸到方天画戟上,就是吕布吧,要换别人这戟是非出手不可。赤兔兽往后退几步,“踏踏踏~~~”“吁~~~~”吕布手按鞍桥,停住画戟,举目一看,在他面前飞来了一将。此将生得镔铁塔一样, 头上戴的镔铁盔身穿皂罗袍, □□乌骓豹, 手持, 丈八矛。他生得豹头环眼,暴长钢髯。好威武啊······”
这个说书先生, 是杜月笙从北方重金请来的, 定期到杜公馆来专门给他说书。
别看杜月笙每天到点就准时听书, 比什么都准时, 你可别以为他就是单纯的喜欢, 娱乐打发时间。
要是那样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也是杜月笙不同于黄金荣和张啸林之处, 也是为什么三人同样是流氓头子, 杜月笙形象却别他们要好很多。
穷的时候想要出人头地, 功成名就之后就像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有社会地位,这就是杜月笙的野心。
他不单纯的满足于流氓头子的身份,他要得到更多,首先他想到的是自己自幼失孤,流浪街头没有好好学习知识,现在身居高位没有一些知识怎么行。
所以听《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传》就成了杜月笙充电的渠道,通过这个他学习古人的智慧,尤其是权谋和为人处世的气度。
就像他总是教训手下兄弟,叫他们多读书明事理,“衣食足,应当礼义兴了,不能再让人家一看到就讨厌害怕。”这是杜月笙经常对身边人说的原话。
除了这个,还要每天听人读报纸,了解国家大事,要是连国内形势都不知道那还混什么,也正是热衷于急切的得到官方的认可。
而结交社会文人,尤其是名士,和做慈善捐款调解纠纷成了杜月笙提高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
这几年,杜月笙介入工运、调解纠纷,甚至是为赈灾募集善款,也确实做了不少好事,光他自己一个人捐款至少也有好几万大洋。
可惜杜月笙先天不足,又是帮会出身,他虽然努力做好事,但依旧臭名昭著,只贩卖鸦片一事就无法洗白。
顾嘉棠知道这个时候,杜月笙在书房听书,进了杜公馆不用通报就直接进去了。
看见顾嘉棠进来,杜月笙示意他不要说话,坐到一旁一起听贾先生所书。
杜月笙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听得十分享受,可是顾嘉棠确实着急的很,可是有没有办法,只得强忍着听完这一集了。
“啪啪啪。”
一集“三英战卢布”说完,杜月笙拍手叫好:“说的好,快给贾先生看赏。”
说书的贾先生也是上海滩评书大家,要不是杜月笙这样大的面子,一般还真难请他到家里单独说书的。
领了赏,贾先生不卑不亢的道了句:“谢谢杜先生赏,贾某先行告辞了。”
杜月笙笑着点了点头,伸手示意手下送送。
正是因为杜月笙这般的会做人,不管是谁都笑脸相迎,不会因为你的身份而有所歧视,相反还喜欢热心帮助处于困难中的人,因为他秉承锦上添花在好,也没有雪中送炭来的实在。
所以这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尤其是三教九流之辈,例如梨园行里的大家,别人请不到,甚至已经不唱的京剧大家,杜月笙一句话,就全都聚集上海为他唱堂会。
等说书先生走后,杜月笙这才转身问道:“怎么了这么急匆匆的,发什么什么大事了?”
“前些日子说的那个郭大夫有眉目了。”顾嘉棠回答道。
“真有说的那么高的医术,王亚樵的腿确实是他治好的。”杜月笙疑问道。
“恐怕比这还要神奇。”顾嘉棠说道,然后将小扇子打探的事情一字不落的仔细说了一遍。
听了顾嘉棠的话,杜月笙没有说话,要不是清楚自己这兄弟的性子,他也是不会相信这世上真的有这样的人。
“月笙哥,你说这个郭大夫故意在小扇子他们面前显摆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给咱们下马威不成。”顾海棠问道。
杜月笙不喜欢别人叫他帮主什么的,而是喜欢别人叫他先生,杜先生,而亲近的长辈则叫他月笙,像顾嘉棠这样的兄弟则叫他月笙哥,在外面人面前也叫杜先生。
听了这个,杜月笙哈哈大笑,
说道:“看来这个郭大夫是个灵巧人。”
顾嘉棠不明白杜月笙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怎么跟灵巧人扯上关系了呢。
看到顾嘉棠的疑惑眼神,杜月笙解释道:“这个郭大夫既然是高人,你们那点小把戏肯定早就被识破了,而他在知道你们在试探下,还故意露出自己的底牌治病,那意图还不简单吗?”
顾嘉棠也是聪明人,只是刚才没有想到,现在经过这么一点,瞬间明白了里面的道道。
“这个郭大夫是想借小扇子几个,想要让我们知道他的本事,然后让我们为他在上海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