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所有人都选择性的遗忘了大雨降临前那一片尴尬的空白,没有人不开眼的旧事重提。
也有人懊恼:“早知道就带把伞了,现在也不会淋的浑身湿透,哎!”
大部分人都没带伞,听到这人的抱怨,也跟着埋怨起来,怪自己为什么没听劝告,现在被困在这里,浑身湿漉漉的又回不去,可别着凉了。
众人谈论着这场雨和被淋湿的衣服,说话声渐渐变得稀稀落落,最终安静了下来,花厅内有种奇怪的氛围在蔓延。
潘大夫站在门口望着庭院中降下的大雨,神色困惑。
真的只是“料事如神”吗?
不知道谁打破了寂静,试探着问道:“你们不觉得,这场雨来的太突然了吗?”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迟疑着说道:“我也这么觉得。”他顿了一下,“打雷之前,赵道长不是朝着东方拜了一拜吗?”
每个人心里都存着疑惑和某种猜测,只是出于一些顾虑没有人主动提起,现在有人开了头,剩下的人便再也按耐不住激动和兴奋相互印证彼此的猜测。
原来所有人都没有忽略赵小禾一拜后才雷声滚滚的细节,每个人都有种强烈的直觉,雷声和赵小禾的一拜有莫大的关联!
“第二拜大风起,天上乌云笼罩!”
“第三拜,雨来!”
“会不会是……赵道长求来的雨?”终于有人把这句话明明白白的说了出来。
这个猜想一提出来,花厅里顿时更加热闹了。
“肯定是道长求来的雨啊!”一个胖子摸了把脸上的雨水,虽然被浇成了落汤鸡,但一整个夏天他都没像现在这样凉快过,他鄙视的看着这些争论不休的人,“这不很明显的事情嘛,你们还在这里争来争去的。”
不过大家讨论的正热闹,没人理他。
这胖子是个小地主,有田有宅有铺子,爹娘过世后他自个儿经营无方,以至于家业逐渐败落。火灾后他原本也想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重新耕种栗米的,结果就是那天从城门口经过,尝了口赵小禾煮的玉米,满脑子只剩下一个无比坚定的念头:
不管这玩意儿是什么,能不能当粮食,他都种定了!
他其实压根不信祈福一说,后来听说一帮村民聚集起来逼迫那个道士提前祈福,一夜之间玉米苗全都冒出来,他一向不太灵光的脑袋瓜突然就亮堂了一次,不但没有为错过这一波祈福而遗憾,反而庆幸自己没瞎去凑那个热闹。
傻不傻呀那些人,这么有本事的道长不赶紧供起来好好巴结着,脑袋被驴子踢了才去闹事。
当然这就有些事后诸葛亮了。
不过比起第一次虫灾过后才对赵小禾敬服起来的村民,小地主这种老老实实听话只想着怎么巴结上这位“有本事”的真道长,就算迟迟等不来祈福也一点不着急的人也是很可爱了。
你问他为什么相信赵小禾还被雨淋湿?
小地主对着廊下抖了抖雨伞上的水,随手把雨伞靠在门外,吸了一大口夹清凉湿润的新鲜空气:“啊嚏!……真痛快!”
潘大夫:“……”
有伞不撑,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啥毛病?
亲眼看到全部过程的人除了庄子上的这些就只剩下外面的那些村民了。
村民们虽然开心,但也不敢在雨里呆太久,万一把身体淋坏了要花钱看病不说,农田里干活的都少了一个。所以情绪平复下来之后村民们该回家的也都回家了,至于回到了家中怎么和家人邻居讨论便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雨一刻不停,发生在这里的事情就不可能传出去。
别的地方的百姓无一不在为这一场雨而开怀,大多数人都只当老天开眼,继灭蝗之后又为他们降下甘露,只有懂得如何观测天气变化的寥寥数人对着门外的雨幕或皱眉不解,或啧啧称奇。
此时此刻,京城的一众官员和百姓,以及在赵小禾庄子上避雨的泰安帝、老国公以及大司农等人还不知道,这场雨带给大齐的究竟是怎样不可思议的奇迹,带给周边大小国家的又是怎样的震撼。
若是有上帝视角可以俯瞰整个大齐,就会发现这一片雨云绵延数千里,把大齐国土整个上空都罩住,只是有些地方厚些,雨下的大,有些地方的雨云薄一些,雨下的比较小。
而雨云薄厚对应的地区干旱程度正好是厚的地方严重,薄的地方更轻。
更奇怪的是,这一整片覆盖了整个大齐的雨云边缘和大齐的边界线完全一致,于是居住在大齐与别国交界处的百姓们便遇到了极其古怪、匪夷所思、前所未有的奇事:
跨出边界线头顶风和日丽,滴雨不降,回到边界线内头顶乌云密布,雨丝连成片。
大齐的百姓撑着伞一脸懵逼,邻国的百姓顶着大太阳眼神发直。
两国百姓:“???”